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开篇"低霭横沙碧,长滩宿雁孤",营造出一片淡远而又略带寂寞的氛围。霭指的是云气,这里的“低霭”可能是形容夕阳后的天色,给人一种平和与柔和之感。而“横沙碧”则是对河岸景色的描写,碧绿的沙滩在水平线上拉长,显得格外宁静。"长滩宿雁孤"中,“宿雁”指的是落日时分栖息的鸭群,这里的“孤”字则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郁。
接下来的"樵薪窥树瘿,渔父就龟趺"进一步深化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樵薪"是指砍柴的人,而“窥树瘿”则可能是对砍柴人在树林中探寻的声音进行的描写。这两句传递出一种平凡而又充实的农村生活。而渔父(渔民)与龟趺(可能指的是船底或是船尾),则是在描绘渔夫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落日骈游女,鸣波咽佩珠"一句中,“落日”表明了时间已经来到了傍晚时分,而“骈游女”则可能是指在水边嬉戏的女子。"鸣波"即是水声,而“咽佩珠”则是对女子颈间饰物随波动作响声的细腻描写。
最后,"啼乌与惊鹊,先我渡城隅"一句中,“啼乌”指的是乌鸦啼叫的声音,而“惊鹊”则可能是指被啼叫声惊扰的麻雀。这两者都是对自然界声音的描绘。而“先我渡城隅”则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的晚景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一种平和、宁静且略带忧郁的情绪传达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