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下闻杜鹃

化去蛮乡北,飞来渭水西。

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

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

数声烟漠漠,馀思草萋萋。

楼迥波无际,林昏日又低。

如何不肠断,家近五云溪。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翻译

远离了荒蛮的北方之地,飞抵渭水之西。
因背负太多亡国的悲痛,不忍在故乡的山林中哭泣。
哀怨已惊动了秦地的凤鸟,神灵应能识别汉朝的鸡鸣。
几声啼鸣在茫茫烟雾中回响,余下的思绪如同茂盛的野草。
高楼远望,江面无边无际,林间黄昏,太阳又一次沉落。
为何不令人肝肠寸断,家乡就靠近那云雾缭绕的五云溪。

注释

化去:离开。
蛮乡:荒蛮的地方,指北方。
飞来:比喻快速到达。
渭水:中国陕西省的一条河流,流经西安。
亡国恨:国家灭亡的悲痛。
不忍:不能忍受。
故山:故乡的山,代指故乡。
怨已惊秦凤:哀怨之声大到惊动了秦地的凤鸟,比喻影响深远。
灵应:神灵应该。
汉鸡:这里可能指代汉朝的文化或象征,鸡在古代有报时、驱邪的象征意义。
数声:几声。
烟漠漠: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馀思:残留的思绪或情感。
草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常用来形容荒凉或思念之情。
楼迥:高楼远望,迥,远。
波无际:水面广阔无边。
林昏:林间昏暗。
日又低:太阳落山。
如何:怎能,为何。
不肠断:不感到极度悲伤。
家近五云溪:家靠近一个名为五云溪的地方,五云溪可能象征着美好的家乡或理想中的居所,五云常与祥瑞相关。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感情表达了对失去国土的哀伤和对故土的不舍。"化去蛮乡北,飞来渭水西"两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诗人心中有着强烈的亡国之恨,不忍心离开那片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为多亡国恨,不忍故山啼"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情感。

接下来的"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暗示了一种超自然的感应,似乎连鸟兽都能理解诗人的哀伤。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诗人情感的一种投射。

"数声烟漠漠,馀思草萋萋"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心境。烟霭霭、草萋萋,都是对远方故土的无尽思念和淡淡哀愁。

"楼迥波无际,林昏日又低"继续渲染了一种孤寂与落寞的情景,诗人心中的哀伤似乎随着周围环境的描绘而加深。时间在流逝,太阳下山,但诗人的思念却没有尽头。

最后一句"如何不肠断,家近五云溪"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面对故乡的无比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里的"肠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内心的撕裂和痛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幽深的佳作。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花村六韵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

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

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月好频移座,风轻莫闭门。

流莺更多思,百啭待黄昏。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和严谏议萧山庙十韵

泽国瞻遗庙,云韶仰旧名。

一隅连障影,千仞落泉声。

老狖寻危栋,秋蛇束画楹。

路长资税驾,岁俭绝丰盛。

默默虽难测,昭昭本至平。

岂知迁去客,自有复来兵。

美舜歌徒作,欺尧犬正狞。

近兼闻顺动,敢复怨徂征。

日出天须霁,风休海自清。

肺肠无处说,一为启聪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其一)

珠佩元消暑,犀簪自辟尘。

掩灯容燕宿,开镜待鸡晨。

去懒都忘旧,来多未厌新。

每逢忧是梦,长忆故延真。

杏小双圆压,山浓两点嚬。

瘦难胜宝带,轻欲驭飙轮。

篦凤金雕翼,钗鱼玉镂鳞。

月明无睡夜,花落断肠春。

解舞何须楚,能筝可在秦。

怯探同海底,稀遇极天津。

绿柰攀宫艳,青梅弄岭珍。

管纤银字咽,梭密锦书匀。

厌胜还随俗,无疑不避人。

可怜三五夕,妩媚善为邻。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其二)

舞转轻轻雪,歌霏漠漠尘。

漫游多卜夜,慵起不知晨。

玉箸和妆裛,金莲逐步新。

凤笙追北里,鹤驭访南真。

有恨都无语,非愁亦有嚬。

戏应过蚌浦,飞合入蟾轮。

杯样成言鸟,梳文解卧鳞。

逢迎大堤晚,离别洞庭春。

似玉曾誇赵,如云不让秦。

锦收花上露,珠引月中津。

木为连枝贵,禽因比翼珍。

万峰酥点薄,五色绣妆匀。

獭髓求鱼客,鲛绡托海人。

寸肠谁与达,洞府四无邻。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