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首句“谢墅幽怀记昔时”,点明了诗人身处谢墅,内心充满对往昔时光的怀念。接着“邦家如鼎命如丝”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命运如同鼎中之物,脆弱而珍贵,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岂图此日酌春酒,拟向名山采石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态度,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春酒),也有对超凡脱俗、寻求长生不老之术(采石芝)的向往。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艺秫一区徒买醉,著书明世待诸儿”则展示了诗人的另一面——通过种植秫米酿酒来寻求暂时的解脱,同时又在著书立说,希望自己的思想能流传后世,影响子孙。这体现了诗人既追求个人的精神寄托,也关注历史文化的传承。
最后,“共惟伯阮栽培力,长叹馀生未有涯”表达了对伯阮(可能是指某位前辈或导师)栽培之力的感激,同时也感叹自己余生的有限,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知识、智慧传承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思想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生活、国家命运、历史传承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