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二)

东汉有两士,才智炫一时。

三公往访事,卧痾亦见辞。

伟明独不然,小道安取兹。

斯人似水镜,与世破昏疑。

忧国不为身,百世那可欺。

举杯相欢属,是事亦置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东汉时期有两位才子,他们的智慧在当时非常耀眼。
即使面对三公这样的高官来访,病重时他们也坚持接见。
唯独这位伟明不同,他不屑于追求那些小道手段。
这个人就像一面清澈的镜子,能揭示世间的迷雾和疑惑。
他忧虑国家而不只是为了自身,这样的品格千秋万代都不会被欺骗。
他们举杯共饮,对于个人得失之事,他们都看得很淡。

注释

炫:耀眼, 显赫。
三公:古代朝廷中最高的三个官职。
卧痾:病重, 病榻上。
小道:不正当或卑鄙的手段。
斯人:此人, 指伟明。
昏疑:迷雾般的困惑, 不明事理。
忧国:关心国家大事。
欺:欺骗, 蒙蔽。
欢属:举杯共饮, 相互劝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二)》。诗中通过描绘两位东汉时期的才子,赞美了其中一位名叫伟明的人物,他不同于其他追求权势的人,选择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小事所动,如同清澈的镜子能洞察世事,去除昏暗的疑惑。他的忧国情怀超越了个人利益,这种高尚情操令人敬佩。最后,诗人以举杯共饮的行为,表达对伟明这种精神的认同和赞赏,认为这样的行为值得推崇。整首诗赞扬了伟明的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八)

十年一麦禾,此岁亦难得。

寄语吾州人,不饮良大惑。

经时无死市,吏责亦可塞。

先生门弟子,佐守同一国。

举杯日相属,有句安得默。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三)

斋居忽若遗,不识身与境。

颇疑酣中似,奈尔辄复醒。

东坡自云然,挈世一裘领。

是事吾有师,安敢囊出颖。

指穷火已传,岂待得薪炳。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五)

幼闻锦江春,欲访子云宅。

叩门问奇字,便埽四方迹。

青云看一鹗,凡毛愧累百。

劳公谕伯业,齿坚头未白。

何当摆俗累,岁月可惋惜。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六)

王道无偏党,此语闻诸经。

高贤如大海,亦以众流成。

文饶叹维州,刀锯人所更。

相如后私怨,此语惊秦庭。

小人虑事疏,妄意盐车鸣。

安得如江酒,洗我尘垢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