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葵扇(其二)》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葵扇的独特魅力与寓意。
首句“岂有桃花媚,空存草野真”,诗人以桃花的娇艳与葵花的朴素形成鲜明对比,赞美了葵花自然、真实的美。桃花虽艳丽,却显得过于媚俗;而葵花虽朴素,却展现出一种纯粹的美质,如同草野间的一抹清新的绿意。
接着,“风原多病骨,葵独不伤人”一句,将葵花比作在风雨中坚韧不拔的生命象征。这里的“病骨”并非指葵花本身,而是借喻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而葵花则以其独特的生命力,不畏艰难,独自坚强地生长,象征着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勇气。
“山雨歇前夜,龙涎桂隔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山雨过后,空气清新,远处的桂花香气飘来,与葵扇的清凉相得益彰。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葵扇在炎炎夏日中为人们带来的凉爽与舒适。
最后,“浮生皆一叶,寒暑亦频频”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诗人以“浮生”比喻短暂的人生,将之比作一片随波逐流的叶子,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易逝。同时,通过“寒暑亦频频”这一句,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无论是在酷热还是寒冷的季节,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葵花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葵扇作为诗中的核心意象,既是自然界中坚韧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