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殉节录(其一)

瑶编读罢忆纯臣,血字幽光映册新。

不有莱峰传盛节,千秋知己更何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读殉节录(其一)》由清朝诗人王朝元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对忠贞之士的深切缅怀与敬仰。

首句“瑶编读罢忆纯臣”,以“瑶编”喻指珍贵的历史文献或记载,表达了诗人阅读完关于忠臣事迹的记录后,心中涌现出对那些忠诚无私之人的深深怀念。这里的“纯臣”特指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能够坚守道义、忠诚不渝的臣子,他们的形象在诗人心中如同珍宝般宝贵。

次句“血字幽光映册新”,进一步深化了对忠臣形象的刻画。通过“血字”这一意象,不仅强调了忠臣们为国捐躯的壮烈,也暗示了他们高尚品质的永恒价值。在历史的长卷中,这些忠臣的事迹如同幽暗中闪烁的光芒,照亮了后世对正义与忠诚的追求,使得他们的形象在新的历史篇章中依然熠熠生辉。

尾句“不有莱峰传盛节,千秋知己更何人”,则表达了对忠臣精神传承的忧虑与期待。莱峰,这里可能是指莱山或莱阳,是历史上忠臣事迹发生地的象征。诗人担忧如果没有这样的忠臣事迹作为榜样,千年后的人们将如何理解并传承这种高尚的节操?这不仅是对当前社会道德风尚的反思,也是对未来世代能否铭记并实践忠贞精神的深深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情的笔触,不仅颂扬了历史上的忠臣形象,也引发了对忠诚、正义与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9)

王朝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殉节录(其二)

廿六人中独擅名,纲常为重一身轻。

大呼逆竖风云变,纸上如闻咤叱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读殉节录(其三)

崇庆忠贞光国步,武功文笔遍儒林。

奋髯读罢频挥泪,激起平生节义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读殉节录(其四)

丰碑高出浣花云,名入昭忠俎豆芬。

又得张君传信史,先生真不负铭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题爱吟草殉节录后(其一)

穷经国士解谈兵,缓带经裘事远征。

诗赋不疏戎马地,纲常自镇死生情。

爱吟遗著生前草,忠节高标殁后旌。

此日魂游何处所,墓门松柏自峥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