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萧国器

路贫不在扊扅炊,调苦谁闻食菜时。

枉道故于寻尺见,求人曷以斗升为。

夷吾不去齐何患,叔向方来晋可知。

得士则兴今亦古,可能只直五羊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贫穷不在于柴门炊火,困苦时又有谁知食蔬之时。
过分追求小事可见,求助怎能只求微薄之物。
管仲不离开齐国何必忧虑,叔向将至晋国形势已明。
得到贤士国家就会振兴,古今皆然,他们或许只值五张羊皮的价值。

注释

路贫:生活的贫困。
扊扅:门栓,这里指简陋的住所。
炊:做饭。
调苦:艰难困苦的生活。
枉道:过分追求。
寻尺:极小的事物。
斗升:少量的粮食,比喻微不足道的赠予。
夷吾: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齐:齐国。
患:忧虑。
叔向: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晋:晋国。
可知:形势可预见。
得士:得到贤士。
兴:振兴。
五羊皮:古代货币单位,也象征价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名为《寄萧国器》。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古代贤士的怀念,以及对于物价飞涨、生活困苦的感慨。

"路贫不在扊扅炊,调苦谁闻食菜时。"

这里描绘了一种极度贫穷的境况,其中“扊扅”指的是门户之间的小孔,用来偷窥外面情况,“炊”则是古代煮饭用的锅,诗人表达了自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枉道故于寻尺见,求人曷以斗升为。"

诗人感叹世态炎凉,人们往往看重物质上的计量和尺度,却忽略了人与人的真诚相待。在这里,“尺”和“斗升”分别象征着衡量物品的单位,而“枉道”则是指不正当的行为。

"夷吾不去齐何患,叔向方来晋可知。"

这两句引用了古代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信用的重视。其中,“夷吾”是西汉初年的一位忠臣,其忠心感动了天下;“叔向”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贤臣,他以智慧辅佐君主。

"得士则兴今亦古,可能只直五羊皮。"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的珍视,以及对物价飞涨现状的无奈。“得士”指的是得到贤能之士,“五羊皮”则是用来比喻非常微薄的报酬。

整首诗通过对贫穷生活的描写和对古代贤人美德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忠诚、智慧等传统美德的向往。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德器二首(其二)

客舍春寒数挽衣,云重雨湿不闻鼙。

老妻未免负薪叹,稚子何为索饭啼。

南地好山青不断,故园芳草绿应齐。

胸中磈磊但尘土,惭愧锦囊兼玉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寄德器二首(其一)

清耽七碗爱卢全,富贵千金鄙邓通。

新岁烟尘悲塞北,旧时花鸟忆回中。

可能春雨如秋雨,合是东风却北风。

尚喜张仪惟舌在,百年从古没终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梅二首(其二)

可怜映竹深深见,似为催诗特特开。

湖上林逋今老矣,扬州何逊未归来。

前村欲雨鸠呼妇,断垄收晴雉应媒。

幻境应当如是观,道人深悟劫池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梅二首(其一)

岁晚匆匆日复夜,老禅相对口慵开。

梦归千里几时到,香度一枝何处来。

世乱飘零少供给,地寒潦倒无梯媒。

可怜七尺髯如戟,愧负妻孥空拨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