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四首(其四)

新莺啼过清明,有谁听?何况朝风夜月杜鹃声。

留春住,催春去、若为情,拟化一双胡蝶抱花醒。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鉴赏

这首《相见欢四首(其四)》由清代词人张惠言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开篇“新莺啼过清明”,以清新活泼的黄莺啼鸣,点明了时节的转换,清明节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有谁听?”一句,却在轻巧的笔触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似乎在问世间,又有谁能真正倾听这自然界的美好呢?

紧接着,“何况朝风夜月杜鹃声”,将情感进一步深化,杜鹃鸟的啼鸣,本是春日里常见的景象,但在诗人笔下,却添上了“朝风”与“夜月”的修饰,使得这份哀愁更为深沉。杜鹃鸟的啼声,往往被赋予了离别、思念的意味,此处更是加重了诗人的孤独与感伤。

“留春住,催春去、若为情”,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逝去的无奈与不舍。春天的美好总是短暂,它如同流水般匆匆而去,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无情。而“若为情”三字,则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面对自然界的更迭,人类的情感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力。

最后,“拟化一双胡蝶抱花醒”,诗人想象自己化身为蝴蝶,在花间自由飞翔,以此来寄托对自由与永恒的向往。蝴蝶的生命虽短,但它们在花间翩翩起舞,仿佛找到了生命的真谛。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无常时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

收录诗词(46)

张惠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原名一鸣,一作皋闻。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 字:皋文
  • 号:茗柯
  • 籍贯:武进(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61~1802

相关古诗词

丑奴儿慢二首(其一)见榴花作

柳绵吹尽,楼外旧愁如梦。

又镇日、门随雨闭,帘借烟笼。

却怕凭阑,相思无字问残红。

新阴绿处,几时轻逗,芳意千重。

玉勒俊游,从他幽独,不到山中。

况满地、浮英浪药,还做春容。

只有斜阳,年年识得换熏风。

春余心事,凭将杜宇,深诉花工。

形式: 词牌: 采桑子慢

丑奴儿慢二首(其二)见榴花作

绿云初破,浓点几枝红晕。

是万迭相思簇就,深卷愁痕。

试问东风,吹来还有旧春魂?

杜鹃啼罢,征鸿去尽,芳意谁论?

长记那时,美人初见,一样细裙。

便消受、朱幡深护,已耐南熏。

不恨凄凉,为君幽独又伤神。

黄梅时候,半天风雨,自倚孤村。

形式: 词牌: 采桑子慢

满庭芳.五月五日泛丰溪

云暗还开,雨疏才歇,急水新涨潺潺。

竹篙轻快,随意度平滩。

树里几家村舍,壶觞暖、笑语阑姗。

溪声外,斜阳一片,无数是青山。

乡关回首处,青桡翠羽,玉管红檀。

怅天涯十载,旧梦都删。

却道年华似水,将归思、又逐惊湍。

浑无耐,丰溪千折,不到白云湾。

形式:

木兰花慢.游丝。同舍弟翰风作

是春魂一缕,销不尽;又轻飞。

看曲曲回肠,愁侬未了,又待怜伊。

东风几回暗剪,尽缠绵、未忍断相思。

除有沉烟细袅,闲来情绪还知。家山何处为春工?

容易到天涯。但牵得春来,何曾系住,依旧春归。

残红更无消息,便从今、休要上花枝。

待祝梁间燕子,衔他深度帘丝。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