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蛩依莎底露,萤堕树头风。
秋已来多日,人谁念二虫。
火流豳月应,云散楚天空。
摇落年年事,吾生鬓亦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和哀愁,诗人通过对蛩、萤等小虫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开篇“蛩依莎底露,萤堕树头风”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秋天昆虫依附于草木之下的凄凉景象,透露出一种生命力微弱的意境。
接着,“秋已来多日,人谁念二虫”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小生命的同情和关切。在这里,“二虫”指的是蛩和萤,它们在秋风中摇曳生存,无人问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火流豳月应,云散楚天空”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其中,“火流”可能指的是秋夜中的萤火虫,或许也可以理解为秋日里夕阳的余晖。“豳月”则是指明亮而又有些许寒意的秋月,与“云散楚天空”共同营造出一种宽广而又略带忧郁的气氛。
最后,“摇落年年事,吾生鬓亦蓬”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慨。“摇落”指的是树叶随风飘零,而“吾生鬓亦蓬”则暗示着诗人的头发已经苍白,生命如同秋天的树叶一般在慢慢凋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虫和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脆弱、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世态炎凉不足忧,吾生赢得日优游。
九日忽惊枫叶落,百年几见菊花秋。
忘形诗酒新丰客,满目溪山古溧州。
闻道市桥骑马滑,山公归醉得无愁。
我爱孟东野,君师田子方。
放舟游濑水,飞舄返华阳。
有酒须同酌,真情不可忘。
仙源桥下径,何日共徜徉。
文公阙里女星源,手泽遗书尚有传。
精舍三年常作主,修程千里若登仙。
青衫槐笏存家谱,练带花屏拥客船。
故老或询予出处,为言索米向金渊。
兰佩蓉裳似倦游,东隅虽失尚堪收。
君骑漱玉亭前马,我舣投金濑上舟。
八品一官俱独冷,两州千里隔三秋。
南溟鲲化君能事,甘分西湖侣白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