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李瓒的《玉山草堂》诗,以“玉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隐逸高雅的生活图景。首联“羡君家住玉山傍,地势江流接草堂”,开篇即表达了对友人所居之地的羡慕之情,玉山之旁,江水与草堂相连,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意境。颔联“书卷已传秦伏胜,钓竿还学汉严光”,通过引用历史人物伏胜和严光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草堂主人的隐逸生活态度,伏胜传书,严光垂钓,都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颈联“溪毛秋冷珊瑚小,野竹寒深翡翠长”,细腻描绘了秋季溪边的景色,小如珊瑚的溪毛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清冷,而深邃的野竹则如同翡翠般绿意盎然,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尾联“酌酒几思援北斗,濯缨还拟汎沧浪”,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几杯酒后,思绪飘向遥远的天际,仿佛要援北斗以寄托情怀;洗去尘埃,泛舟于沧浪之上,追求心灵的洗涤与自由。
最后,“圣明此日兴贤急,才子那能滞远方”,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世重视贤才、渴望人才施展抱负的期待,同时也暗含着对才华横溢之士不应被地域限制的感慨,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注与机会。
整首诗通过对玉山草堂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才价值的肯定,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