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孟冬黎美周将上公车偕黎君选谢伯子陈中行过访海曲邀李代际显国家从右文伯承侄明公陟遐暨两儿载酒罗浮梦夜过宝莲寺分赋四首(其三)一莲寺访僧

衔杯山欲暝,此意老僧传。

渴借烹泉饮,寒邀补衲穿。

拈花梅正蕊,卓锡剑方烟。

夜永钟声歇,殷勤相为言。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夜访宝莲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的生活和环境的静谧。

“衔杯山欲瞑”,开篇以“衔杯”二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手持酒杯,准备在山色渐暗之际享受饮酒之乐的场景,营造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山欲瞑”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夜晚即将来临。

“此意老僧传”,“此意”指的是饮酒的乐趣,而“老僧传”则暗示了僧侣们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体验,他们或许以另一种方式享受着生活,传递着对自然和宁静的感悟。

“渴借烹泉饮,寒邀补衲穿”,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侣的生活细节。僧人们在口渴时,会借泉水解渴;在寒冷时,会穿上补好的僧衣。这些日常琐事,体现了僧侣们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

“拈花梅正蕊,卓锡剑方烟”,“拈花”是佛教中的一个典故,象征着智慧和禅定。这里用“拈花”来描绘僧侣的生活状态,暗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同时,“梅正蕊”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而“卓锡剑方烟”则可能是指僧侣们在修行或劳作时,剑(代表法器)被放置在一边,烟可能是香烟,象征着他们的专注和虔诚。

“夜永钟声歇,殷勤相为言”,最后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僧侣们的交流。随着钟声的停止,夜深人静,僧侣们或许在进行着深入的交谈,分享彼此的感悟和生活经验。这不仅体现了僧侣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僧侣们简朴而充满智慧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和向往。

收录诗词(842)

何吾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己卯孟冬黎美周将上公车偕黎君选谢伯子陈中行过访海曲邀李代际显国家从右文伯承侄明公陟遐暨两儿载酒罗浮梦夜过宝莲寺分赋四首(其四)一双桥归月

宝刹悬灯送,蟾晖夺众星。

淡笼千嶂晓,寒落万峰青。

练影侵阶入,馀光绕户扃。

关山还有赋,去骑可为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庚辰春日同黎君选欧嘉可诸从儿侄渡石门二首(其一)

风尘怀利涉,千舳自孤征。

何有采樵者,还来津吏迎。

门通今古汛,石拥去来程。

顿觉心非世,推篷万虑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庚辰春日同黎君选欧嘉可诸从儿侄渡石门二首(其二)

渺渺乘桴上,悠悠宿石门。

春游应有客,寒食偶过村。

乍似巢开鸟,惟馀性定猿。

从君天下士,宁敢问中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沈云升开府入闽寄赠二首(其一)

明主眷南顾,悬旌仗虎臣。

肃清千嶂祲,平施万家春。

日丽彤弓满,霜开玉帐新。

潢池氛渐息,安集待斯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