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肩吾庆生日韵(其二)

山中兀兀不知年,但数前山䓞火然。

人笑腰无金可佩,我忻胫与玉俱全。

圣贤面目昼三接,简册期程日九迁。

此事知心君有几,不妨相伴各童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深山中专心致志,浑然不觉岁月流逝,只数着前山忽明忽暗的火光。
人们嘲笑我腰间没有金银佩戴,我却欣喜自己腿脚健全,如同拥有无价之宝。
每日都能见到圣贤的面容,书籍的阅读和学习日益精进。
有多少知己能理解这份心境,不如一起保持纯真,享受老去的快乐。

注释

兀兀:专心致志的样子。
年:岁月。
䓞火然:忽明忽暗的火光。
腰无金可佩:没有金银财物可以佩戴。
我忻:我感到欣慰。
胫与玉俱全:腿脚健全,比喻自身价值。
圣贤面目:圣贤的形象。
昼三接:每日多次接触圣贤思想。
期程日九迁:期待每天都有进步。
此事知心:这种心境知音难觅。
童颠:保持童心,老而弥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次肩吾庆生日韵(其二)》。诗中,诗人以山中隐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知识追求和精神满足的态度。"兀兀不知年"描绘出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忘我,"但数前山㶉火然"则暗示着诗人对学问的不断积累,如同山火般炽热。"人笑腰无金可佩",通过他人对物质财富的看重,反衬出诗人对于精神富足的自豪,"我忻胫与玉俱全"则比喻自己的学识丰富,犹如玉质的胫骨一般珍贵。

"圣贤面目昼三接",表达了诗人对圣贤之道的亲近和追求,日复一日地研读经典,"简册期程日九迁"进一步强调了他勤奋学习,期待在学术上不断进步。最后两句"此事知心君有几,不妨相伴各童颠",诗人以问答的形式,询问知音有多少,意在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此境,即使年老仍保持一颗童心,追求学问。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学问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丁大监见怀(其一)

行藏去就各随时,敬怒嫌疏忍奋飞。

正怕霜严天宇净,敢誇舟载月明归。

生松有梦还公固,化鹤何心驻令威。

独抱遗编看千古,昔人历历未应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中秋风雨中约客叶元老有诗

长雨顽云处处山,浃旬浑不露天悭。

鱼旟未兆心如醉,鸿雁关情鬓欲斑。

月体晦明犹偶尔,酒肠舒惨亦浑閒。

只将愚虑酬佳赠,未必骚情不破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王常博题赠江陵乐德佐(其二)

三十有三载,好风吹又来。

清坚霜后竹,冷澹雪边梅。

世事忧千绪,家山肠九回。

江头一樽酒,烟雨暗章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王常博题赠江陵乐德佐(其一)

僇馀甘远屏,分表得生还。

夜雨滴归梦,晓霜彫醉颜。

角巾吾故里,璞玉子荆山。

又作无期别,扁舟上峡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