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赠给一位名叫孔的道士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孔道士的敬仰和对其生活方式的赞赏。首句“生来还姓孔”,点出孔道士的姓氏,暗示其儒家出身;“何不戴儒冠”则以反问形式,赞美他选择道士身份的同时仍保留儒家文化的风范。
接下来,“诗好逢人诵,琴清只自弹”描绘了孔道士才华出众,他的诗歌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他独自抚琴,享受清雅之乐,体现了他的淡泊与高洁。诗人通过“访师行郡远,爱竹透庵寒”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孔道士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竹林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见说丹炉内,黄金化不难”暗含道教修炼的意蕴,表达出诗人对于孔道士能在修炼中将世俗的黄金(可能象征名利)转化为内在精神境界的敬佩。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对孔道士超凡脱俗人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