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浣溪沙十一首(其三)》由清代诗人奕绘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与对现实的超然态度。
首句“此日天游阁里人”,点明了地点与时间,暗示着诗人此刻身处天游阁,与往昔的自己相对照,引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接着,“当年尝遍苦酸辛”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年轻时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与痛苦,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
“定交犹记甲申春”则将思绪拉回到特定的时间节点——甲申年的春天,那时诗人与某些重要人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段友情成为了他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通过这一细节,诗人不仅回顾了个人情感的经历,也反映了人际关系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性。
“旷劫因缘成眷属”一句,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旷劫”,形容时间之长,以此来表达诗人与某人的缘分深厚,仿佛经历了无数劫难才得以相遇,最终成为眷属。这种描述既浪漫又富含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命运与缘分的深刻理解。
“半生词赋损精神”则是对诗人一生创作生涯的总结,表明他在文学创作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心力与精神。这不仅是对个人艺术追求的肯定,也是对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付出的感慨。
最后,“相看俱是梦中身”一句,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他认为自己与对方都如同梦中之人,虚幻而短暂,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梦幻般的特性。这种观点既是对自我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经历、人际关系、艺术创作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