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罨翠楼听歌》是明代诗人王九思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罨翠楼上的听歌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感悟与审美追求。
首句“凭空览苍翠,登兹百尺楼”,开篇即以“凭空”、“苍翠”、“百尺楼”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高远清幽的意境,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诗人站在百尺高楼之上,俯瞰着满眼的苍翠,心境也随之变得开阔而宁静。
接着,“春风荡击筑,高歌发秦讴”,描绘了在春风的吹拂下,有人正在击筑高歌,歌声中充满了秦地的韵味。这里的“击筑”和“高歌”不仅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也暗示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梁间转流丽,云际回歌喉”,进一步渲染了音乐的美妙与空间的辽阔。歌声仿佛在梁间流转,又似乎在云端回响,展现出音乐艺术跨越时空的魅力。
“阳春寡酬和,佳人不可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寻觅的感慨。在这样的美景与音乐面前,却找不到相应的回应或欣赏者,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与孤独。
最后,“恍疑碧桃树,景与瑶池侔”,诗人恍惚间觉得眼前的景象如同碧桃树下的瑶池仙境,美不胜收。这不仅是对罨翠楼美景的赞美,也是对音乐艺术带来的心灵震撼的比喻。
“曲终意未极,青枫生远愁”,当音乐结束时,诗人的心境并未随之平复,反而生发出深远的愁绪。这愁绪可能源自对美好瞬间逝去的惋惜,也可能是对人生无常、美好难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罨翠楼听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