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出自先秦时期的《国语》一书,体现了古代的一种政治智慧和对战争的深刻认识。诗中的“兄弟谗阋”指的是亲兄弟之间出现不和、互相诬陷的情况;“侮人百里”则是比喻人们轻视敌人,以至于疏忽大意,导致自己的地盘被侵占了百里的距离。紧接着,“兵在其颈”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紧迫和危机已经到来。
“佐雍者尝焉”、“佐斗者伤焉”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辅助或参与战争时的经验总结:如果辅佐那些温和、有道德的人(雍),就会得到美好的结果(尝,意指品尝到好处);反之,如果辅佐那些强硬、好斗的人(斗),则会遭受伤害(焉,表示结果或后果)。
最后,“祸不好不能为祸”意味着灾难不容易产生,但一旦发生就无法挽回。这句话反映出古人对于天灾人祸的深刻认识,强调了预防与准备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和祸福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治国理政的智慧:警觉于外部威胁,慎重于用兵,并在内政上保持稳定与和谐,以避免灾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