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五绝(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翻译

一位七旬老翁依然手持镰刀劳作
他品尝春山间的竹笋蕨菜感到心满意足

注释

老翁: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腰镰:手持镰刀。
惭愧:感到谦虚或感激。
春山:春天的山林。
笋蕨甜:竹笋和蕨菜的美味。
岂是:哪里是因为。
闻韶:比喻听到美好的事物或高尚的教诲。
解忘味:忘记饥饿或口腹之欲。
迩来:近来。
三月食无盐:连续三个月没有盐吃,形容生活简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山村五绝·其三》。诗中通过老翁在春天山间劳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享受与忘我之境的追求。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年逾七旬的老翁,在春天的山中亲手割取野生植物笋、蕨等食材,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与欣赏之情。"惭愧"一词含有自谦之意,显示出诗人对于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渺小而感到谦逊。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通过亲近自然、享受山野之美,以至于忘却了世俗的诱惑与物欲的喜悦。在这里,“闻韶”指的是古代音乐家韶,传说他的音乐能使听者忘记食欲;“迩来三月”则是指春季三个月的时间长度;“食无盐”象征着纯净无杂质的生活状态。整体上,这两句强调了自然之美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村春景的描绘和老翁劳作情形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内心宁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山村五绝(其四)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山村五绝(其五)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堕,方念平生马少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癸丑春分后雪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湖上夜归

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

篮舆湖上归,春风洒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

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入城定何时,宾客半在亡。

睡眼忽惊矍,繁灯闹河塘。

市人拍手笑,状如失林獐。

始悟山野姿,异趣难自强。

人生安为乐,吾策殊未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