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答孟郊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

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凄风结冲波,狐裘能禦寒。

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

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

嗟余与夫子,此义每所敦。

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谖。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江和汉水虽然广阔无垠,但乘船过河并不艰难。
流沙之路确实难以行走,但马蹄常常往返其间。
刺骨的寒风吹起波浪,即使狐皮大衣也能抵挡严寒。
整夜我身处幽深的房间,华丽的蜡烛光芒闪烁。
只要忠诚守信,就能在异域或边疆生活。
感叹我和您,都深深珍视这种道义。
为何再次赠送礼物,这深情厚意永不忘记。

注释

江汉:长江和汉水。
虽:虽然。
云:同‘犹’,犹如。
乘舟:乘船。
渡:过河。
无艰:不艰难。
流沙:沙漠地带。
信:确实。
难行:难以行走。
马足:马蹄。
常往还:经常往返。
狐裘:狐皮大衣。
禦寒:抵挡寒冷。
终宵:整夜。
幽室:幽深的房间。
华烛:华丽的蜡烛。
忠信:忠诚和信义。
夷蛮:异域或边疆。
余:我。
夫子: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对方。
敦:重视。
复见赠:再次赠送。
缱绻:深厚的感情。
不谖:永不忘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江汉答孟郊》。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友情和忠信之道的珍视与推崇。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 这两句描绘了江河宽阔,乘船过渡毫不费力,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这里的“江汉”象征着广阔的人生道路和复杂多变的情境。

“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这两句诗写出了沙漠中的道路艰难,连马匹也难以前进,反映出人生的困顿与挑战。这里的“流沙”象征着人生旅途中无法预测和把握的部分,而“马足常往还”则显示了对忠诚信用的坚持不懈。

“凄风结冲波,狐裘能禦寒。” 这两句描写了严冬的景象,以及穿着狐皮大衣抵御严寒。这里的“凄风”和“狐裘”都是对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的比喻。

“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 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独处于简陋居所的情景,而华丽的灯火照亮了整个空间。这里的“终宵”和“幽室”表达了作者在物质简单甚至艰苦条件下依然坚守精神信仰的决心。

“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 这两句诗表明,只要能够践行忠诚信用的美德,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安身立命,包括那些被认为是野蛮之地的地方。这里的“夷蛮”代表了边远或文明程度较低的地方。

“嗟余与夫子,此义每所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的品德的珍惜,以及在任何地方都要坚守这一信念。

“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谖。” 最后两句诗流露出作者对于朋友间赠送礼物、表达思念之情的温馨感受,同时也透露了对友情深厚的情感和不舍得分离的心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忠诚信用的崇高理念,以及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坚守美好品德的决心。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芍药歌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

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霜刀剪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

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比并。

欲将双颊一晞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形式: 古风

贞女峡

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蚝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

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

其馀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我来禦魑魅,自宜味南烹。

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

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骍。

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

卖尔非我罪,不屠岂非情。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

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利剑

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知音。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

使我心腐剑锋折,决云中断开青天。

噫,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