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桑榆汾水北,烟火浊河东。
未必寻归路,居然息转蓬。
故乡行处是,虚室坐间同。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乡的愁思与孤独感。"桑榆汾水北,烟火浊河东"开篇即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水景象,桑树和榆树生长在汾水之北,而南方的河流则被烟火笼罩,显得有些混浊不清,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远离。
"未必寻归路,居然息转蓬"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并不确定,但仍旧在这偏僻的地方安顿下来,仿佛是对自己流浪生涯的一种无奈接受。"蓬"字暗示了一种野性与孤独。
"故乡行处是,虚室坐间同"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他在空旷的房间里,仿佛能感受到故乡的气息,甚至感觉到亲人或旧友如同身边般的错觉,这种对比更显得诗人的孤独与怀念。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这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让诗人深刻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与自己的渺小,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让他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深邃和空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异地的孤独与落寞。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咏怀之作。
不详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遇坎聊知止,逢风或未归。孤根何处断?
轻叶强能飞。
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
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
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
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