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桑榆汾水北,烟火浊河东。

未必寻归路,居然息转蓬。

故乡行处是,虚室坐间同。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桑树和榆树位于汾水之北,炊烟袅袅升起在浑浊的黄河以东。
未必能找到回归的路,竟然像飘转的蓬草般居无定所。
无论走到故乡的哪个地方都似曾相识,静坐在空房间里感觉与世隔绝。
夕阳西下,山间暮色降临,此时才意识到天下的广阔无垠。

注释

桑榆:指日暮,象征傍晚时分。
汾水:河流名,在中国山西省。
烟火:指炊烟,代指人家或村庄。
浊河:这里指黄河,形容河水浑浊。
寻归路:寻找回去的道路,比喻找寻归宿或方向。
息转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蓬草随风飘转。
故乡:出生或成长的地方。
行处是:所到之处都是。
虚室:空旷的房间,引申为内心空灵的状态。
坐间同:坐着的时候感觉相似。
日落西山暮:太阳落山,天色渐晚。
方知:才明白。
天下空:形容天地间的广阔无边,也暗示内心的空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乡的愁思与孤独感。"桑榆汾水北,烟火浊河东"开篇即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水景象,桑树和榆树生长在汾水之北,而南方的河流则被烟火笼罩,显得有些混浊不清,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远离。

"未必寻归路,居然息转蓬"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并不确定,但仍旧在这偏僻的地方安顿下来,仿佛是对自己流浪生涯的一种无奈接受。"蓬"字暗示了一种野性与孤独。

"故乡行处是,虚室坐间同"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他在空旷的房间里,仿佛能感受到故乡的气息,甚至感觉到亲人或旧友如同身边般的错觉,这种对比更显得诗人的孤独与怀念。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这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让诗人深刻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与自己的渺小,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让他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深邃和空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异地的孤独与落寞。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咏怀之作。

收录诗词(123)

王绩(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 字:无功
  • 号:东皋子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约590~644

相关古诗词

夜还东溪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建德破后入长安咏秋蓬示辛学士

遇坎聊知止,逢风或未归。孤根何处断?

轻叶强能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尝春酒

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

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独酌

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

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