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燕礼成贻解元诸友并呈通判寺簿兄及众同官五首(其二)

鹿鸣首宵雅,义取好贤深。

寥寥疑莫续,工席有遗音。

诗言君臣间,不以位相临。

如禽食苹水,有酒方共斟。

从容陈所好,亦复有鸣琴。

庶使峨冠者,洋洋动其心。

愿言解子褐,结绶贯华簪。

真心有相感,千载岂殊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鹿鸣燕礼成贻解元诸友并呈通判寺簿兄及众同官五首(其二)》由宋代诗人罗愿所作,通过“鹿鸣”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贤者的推崇与敬意。诗中描绘了宴会上君臣之间的和谐互动,强调了地位平等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交流和音乐增进情感联系的愿景。

“鹿鸣首宵雅,义取好贤深。” 开篇即以“鹿鸣”这一古代宴会上欢迎贵宾的仪式,象征着对贤者的尊敬与邀请。这里的“首宵雅”可能指的是宴会上的首次雅乐演奏,而“义取好贤深”则表达了对贤才的深厚敬意和渴望。

“寥寥疑莫续,工席有遗音。” 接下来两句描述宴会后,虽然音乐已止,但贤者的风范和智慧仍留存在人们心中,如同余音绕梁,难以忘怀。

“诗言君臣间,不以位相临。” 这一句强调了在君臣关系中,不应因地位差异而产生隔阂,而是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如禽食苹水,有酒方共斟。” 通过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宴会上,无论是低飞的鸟儿还是水面的浮萍,只要有酒,大家都能共享,体现了宴会的包容性和共享精神。

“从容陈所好,亦复有鸣琴。” 这里提到在宴会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好,甚至弹奏乐器,进一步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庶使峨冠者,洋洋动其心。” 希望那些身着华丽官服的官员们,也能被这种氛围所触动,心灵得到共鸣。

“愿言解子褐,结绶贯华簪。” 表达了诗人希望解除他人束缚,让对方能够更加自由自在,同时穿上官服,象征身份的提升。

“真心有相感,千载岂殊今。” 最后两句总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心的情感交流都是相通的,表达了对永恒友谊和理解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贤者、平等、和谐以及情感交流的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40)

罗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汝楫子。荫补承务郎。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任鄱阳知县、赣州通判、鄂州知事,人称罗鄂州。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文章精炼醇 雅,有秦汉古文之风。所撰《新安志》10卷,体例完备,章法严密,舍取并合随主旨而定,尤详物产。提出编纂方志要注重民生,为后世学者重视。著有《尔雅翼》20卷、《鄂州小集 》7卷

  • 号:存斋
  • 籍贯:徽州歙县呈坎
  • 生卒年:1136~1184

相关古诗词

鹿鸣燕礼成贻解元诸友并呈通判寺簿兄及众同官五首(其三)

昔在冯当世,起家冠伦魁。

天衢跃群龙,转见绝足才。

驰誉塞四海,致身近三台。

凄凉城东宅,岁晚就蒿莱。

古来用武地,编简委尘埃。

每见儒冠喜,况逢贤路开。

祝君如冯公,决科亦崔嵬。

终身可师法,正复在轲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鹿鸣燕礼成贻解元诸友并呈通判寺簿兄及众同官五首(其四)

任子众所许,一鸣居上头。

王高两县来,选拔皆其尤。

里行张可贵,月书苏屡优。

向来丁与虞,颇从别驾游。

嗟我爱群才,不间薪与槱。

既为得者喜,岂忘欲旁搜。

鼓箧五百家,要皆儒者流。

相期作邹鲁,过是我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鹿鸣燕礼成贻解元诸友并呈通判寺簿兄及众同官五首(其五)

士有未就驾,郡守身劝之。

君观汉诏中,有此勤恳词。

由来贤俊人,出处每委蛇。

譬彼未嫁女,深闺秀容姿。

施衿有所适,婉娈终自持。

汉俗尚如此,前世当可知。

勉哉策名者,不但好爵縻。

君臣有明义,行矣方自兹。

惟当秉高节,长副此心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酬任察推惠石耳之作

班嗣不借书,刘棻真好事。

惭君辍汉简,畀我充口耳。

胡为有牵联,苍石乃遭刵。

平生任公子,百犗供钓饵。

坐令天壤间,厌此江海味。

君今效清癯,我更觉软美。

挟书拟从游,梦到沙头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