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流谦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意象,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书写、战争与胜败的深刻反思。
开篇“慷慨挥毫际,仓黄展卷初”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仓促之间提笔撰写的场景。用“慷慨”来形容心情,显示出一种迫切而又不失庄重的情怀。“仓黄”通常指代战事,这里可能暗示着战争的紧急和压力。“展卷初”则是说刚开始展开书写。
接着,“少宽诛寇檄,已草纳降书”两句,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希望能有片刻的宽松来指责那些侵略者,但实际上已经匆忙撰写投降书信,这反映出一种无奈与迫不得已的情绪。
“恃胜防君失,输筹笑我疏”两句,显示了诗人对于战争胜败的思考。这里可能是在指责那些依赖武力而忽视策略的将领,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战略安排不够周密的自嘲。
最后,“班龙落谁手,芝草费人锄”两句,诗意转折,开始探讨英雄和才俊的命运。这里“班龙”指的是那些英杰之士,而他们的未来却如同飘落的云彩,无从捉摸。“芝草费人锄”则是在感叹那些珍贵而难寻的才能最终被浪费。
整首诗充满了对战争、英雄和个人命运的沉思,透露出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复杂情感和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