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七夕五首(其一)

子晋吹笙学凤皇,缑山一别已千霜。

当时黄屋非无意,岂有神仙到帝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以神话传说为背景,借子晋吹笙与凤凰相呼应,以及与缑山仙人的离别,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子晋吹笙学凤皇”,引用了汉代成公绥《灵宪》中关于王子晋(字子晋)的故事,子晋是周灵王太子,因得道成仙,能吹笙作凤凰之音。这里以子晋吹笙比作与凤凰的和谐共鸣,象征着高洁脱俗的境界。

次句“缑山一别已千霜”,缑山即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的山名,相传为子晋成仙的地方。此处以“千霜”形容时间的久远,暗示子晋与人间的离别已经经历了千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第三句“当时黄屋非无意”,“黄屋”指古代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暗指周灵王对子晋成仙一事的态度。此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周灵王未能预见或理解子晋成仙之举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帝王权力的局限性。

最后一句“岂有神仙到帝王”,则直接表达了对神仙与帝王关系的思考。神仙超脱于尘世之外,而帝王则身处权力中心,两者看似难以相交。这句话既是对历史现象的反思,也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超凡与世俗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子晋与凤凰、仙人与帝王之间的对比,探讨了人性、权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宇宙奥秘的深邃思考。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辛亥七夕五首(其二)

阿母西来降汉家,刚风万里送飞车。

空留千岁蟠桃核,白发到郎不见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辛亥七夕五首(其四)

东家西家争曝衣,我但曝书誇小儿。

壁中科斗古文字,犹有射光天陆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辛亥七夕五首(其五)

性拙如鸠本自偏,柳州何必更祈天。

人间机巧知多少,无复三皇五帝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澄林冬日

连村桑柘犹存叶,一树枇杷已著花。

十月澄林好风景,恰如秋浦野人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