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影

楚天霜净落秋曛,雁影随声翻塞云。

有迹沉波疑带恨,无心嘶水欲生纹。

月回沙渚光难度,风隔芦花静不闻。

千载拟歌湘浦客,几人江畔怅离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雁影在秋日天空中的景象,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意境。首句“楚天霜净落秋曛”,以“楚天”点出地点,霜净秋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雁影随声翻塞云”,雁群随着声音翻越边塞的云层,画面生动,仿佛能听到雁鸣,感受到它们的迁徙之苦。

“有迹沉波疑带恨,无心嘶水欲生纹”,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雁的神态和情感。雁群在水中留下痕迹,似乎带着某种遗憾或怨恨;而它们在水面嘶鸣,仿佛想要在平静的水面激起波纹,表达内心的波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雁群以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月回沙渚光难度,风隔芦花静不闻”,这两句则转向对月光和风的描写。月光照在沙滩上,难以穿透,暗示着雁群的孤独与寂寞;风吹过芦花,却听不到声音,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雁群心境的深刻揭示。

最后,“千载拟歌湘浦客,几人江畔怅离群”,诗人借用了湘夫人与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雁群的同情与敬意。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雁群的迁徙而歌咏,但真正理解其孤独与离群之痛的人又有几人呢?这句话既是对雁群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类自身情感共鸣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雁影在秋日天空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复杂情感,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7)

释今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梦

溪月山花亦自真,乡园多似昔时春。

不疑邻火烧红叶,但整麻衣揖故人。

行径苔深烟迹冷,南湖雨过水声新。

渔歌隐听斜阳外,千顷沧波一梦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刘明府归吉安

孤舟谁念客途难,千载身名系一官。

野寺暮寻疏磬外,故山青隔远云寒。

莲花有社何年结,江月同君今夜看。

闻道永新遗业在,才华知不负文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除夕

鬓发垂垂对岁阑,春光隐隐逼林峦。

残阳度竹烟将暖,半夜闻钟声尚寒。

多病已抛身外计,得閒犹是眼前安。

年华又向明朝起,重把云山次第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都寺旋公归雷峰

故山南去思依依,苦行终身愿不违。

红叶霜馀孤屿静,碧流天末一帆归。

定因夕照移堤柳,应为新楼改竹扉。

易见堂前相忆处,几多诗句入玄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