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与家明敬》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对比自身与友人在家学道上的不同追求,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首联“后于君学道,实是愧称兄”,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在学道之路上落后于友人,内心感到惭愧,却依然以兄长相称,体现了对友人的尊重和理解。
颔联“岩岫有同适,江湖嗟各行”,描绘了两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追求。诗人与友人虽有共同的志趣,但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个隐居山林,一个游历江湖,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了归属感,同时也为对方的选择感到惋惜。
颈联“殊勋閒料易,俗事偶谈清”,进一步展现了两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诗人认为,那些世俗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容易被看穿;而友人则偶尔谈及这些俗事,或许是在寻求心灵的平衡或解脱。
尾联“何故疏踪迹,骑牛独到城”,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友人要独自一人骑牛进城,远离自然,投身于繁忙的城市生活?这既是对友人行为的不解,也是对现代人追求物质生活与自然脱节现象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城市、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我价值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