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奉世所作,名为《自述》。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自豪,以及他对于个人修养和事业发展的思考。诗中的语言古朴典雅,充满了浓厚的书卷气息。
首句“楚国中分后,东南世泽长”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的骄傲。这里的“楚国”指的是楚地,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一带,“东南”则是指当时的江浙地区。诗人强调了自家的文化底蕴深厚。
接下来的“发祥曾王父,磨勘成典章”则显示了家族在政治或学术上的成就。“王父”可能指的是某位尊贵的祖先,“磨勘”则意味着对经典的研习和钻研。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来突显自己的家族背景。
“王父声益振,主客尚书郎”中的“王父声”应该是指家族中某位有声望的人物,“主客尚书郎”可能是在官场上的职务。这两句强调了家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考庙绪丕显,直鲠在岩廊”则转向对个人修养的描述。“考庙”指的是参拜祖先的庙宇,“绪丕显”可能是说自己的名字或事迹没有被广为人知,而“直鲠”则是形容人的品德端正,坚强不屈,如同岩石一般。
“历历一精白,敬事持人纲”中,“历历”有连续不断的意思,“一精白”可能指的是诗人本身或家族中的某位贤人,“敬事持人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原则。
“顾维予小子,念释兹勿忘”中,“顾维”是回忆之意,“予小子”自指诗人本身,而“念释兹勿忘”则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或教诲。
以下几句:“晴空丽皎日,清秋凛严霜。金石磨不磷,松柏寒逾芳。”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哲理。这里强调的是坚韧不拔和永恒不变。
“旦评犹足信,清议讵虚张”则是说早晨的评论还值得相信,而“清议”可能指的是清醒冷静的讨论,“讵虚张”则是不空泛无稽之谈。诗人强调了对真实可靠信息的重视。
“梦寐滋洗涤,俯仰随否臧”中的“梦寐”可能指的是在睡眠中获得启示,“滋洗涤”是清洁洗涤之意,“俯仰随否臧”则是在表达对命运的顺从。
最后,“所值匪所思,盈亏理有常。亨途无诡遇,偃蹇嘶骊黄。谁能饵大药,百年身平康。”这几句诗似乎在探讨生命和命运的哲学问题。“所值”可能是指生活中的得失,“匪所思”则是不必多想,“盈亏理有常”意味着事物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接下来的“亨途无诡遇,偃蹇嘶骊黄”描述了人生旅途的艰难和坎坷,而“谁能饵大药,百年身平康”则是在探讨如何能够长寿且健康。
这首诗通过对家族历史、个人修养、自然景象以及生命哲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