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同澹人平山堂访桂(其二)

楼观何连翩,得桥为结束。

过桥一骋望,晴波浸凉绿。

杨柳临风流,蒹葭傍水矗。

披襟对夕阳,泠然秋意足。

山水多清音,岂在丝与竹。

无心凫鹭群,上下自相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站在楼阁之上,眺望远方,一座桥梁巧妙地连接了两处景色,仿佛是画面的终点。走过桥后,眼前是一片晴朗的水面,泛着清冷的绿色,显得格外宜人。杨柳随风摇曳,芦苇则静静地立于水边,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气息。

诗人敞开衣襟,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感受到秋天的清凉和宁静。他感叹山水间自然的音乐,认为那清脆的声音并不限于丝竹之乐,而是来自大自然本身。最后,他注意到一群野鸭和鹭鸟在空中和水面自由自在地游弋,它们的无拘无束更增添了画面的和谐与自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宋茂初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恬淡。

收录诗词(6)

宋茂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月七日同澹人平山堂访桂(其三)

香气空中来,欲著游人衣。

入门树下坐,树老花半稀。

淮南古名胜,小山今是非。

此桂占此境,知复谁所遗。

婆娑莫叹息,外瘠中愈肥。

不见欧公柳,长对吴岫微。

形式: 古风

八月七日同澹人平山堂访桂(其四)

回舟暮色苍,张镫促晚宴。

酣嬉杂诙嘲,酒红初被面。

隔船多窈窕,清歌拂纨扇。

夜深人意阑,湘女逞灵变。

笑口诚难开,莫怪恣游衍。

听歌且缓行,船头月一片。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赵北口

山势东来奔万马,山行十日无完裤。

生愁乱石摧车轮,忽现汀洲意潇洒。

晴波一碧杳无际,燕赵中间大如砺。

晚风斜掠涣鳞生,织成万顷靴纹细。

长桥卧水垂虹霓,桥畔帆樯雁行列。

人语喧阗杂乱鸦,镫火黄昏照残雪。

我家三十六湖滨,惯向烟波采白蘋。

尊前共羡双鱼美,忽忆淮南二月春。

形式: 古风

雨中作

东风吹雨到重城,古屋萧森罢送迎。

帘护浓阴催暝色,檐飞急溜作泉声。

落红殷地榴初褪,浅碧侵阶藓又生。

最是三餐才报罢,短童携出瓦镫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