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园演耕(其三)

太液东风送画船,到来京兆奉丝鞭。

盛仪略较农坛杀,汉典由来有弄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丰泽园进行的农耕表演场景,展现了清代帝王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传统农事活动的亲身体验。

首句“太液东风送画船”,以“太液”指代皇家园林,通过“东风”和“画船”的描绘,营造出春日里皇家园林中轻柔、雅致的氛围。画船缓缓前行,似乎带着春天的气息,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次句“到来京兆奉丝鞭”,“京兆”在这里可能是指负责农业事务的官员或代表,而“丝鞭”则是一种象征性的工具,用于指导或指示。这一句描述了皇帝或王室成员亲自参与农耕表演,与农业官员一同进行农事活动的情景,体现了君主对农业的重视和亲民的形象。

接下来的“盛仪略较农坛杀”,“盛仪”指的是庄重的仪式,“农坛”则是古代举行祭祀或农事活动的场所。“略较农坛杀”可能是在暗示这次表演的规模和形式与传统的农坛仪式有所区别,但同样注重礼仪和庄重,显示出对农业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最后一句“汉典由来有弄田”,“汉典”指的是汉代以来的传统典籍或文化传统,“弄田”可能是指农事活动中的某种特定仪式或表演。这句话强调了这种农耕表演活动与汉代以来的传统农事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代皇家对农业的重视,以及通过农耕表演活动对传统农事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体现了君主与民众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丰泽园演耕(其四)

农衣农具错综陈,意在毋忘农苦辛。

瞥眼回思成隔岁,昨年江国为观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暮春游瀛台即景言志

三壶何窈窕,云在沧海中。

鞭石桥难就,楼船路未通。

自此慕仙者,骛望徒希踪。

何来液池内,名境依稀同。

延楼既崔嵬,假山亦玲珑。

四表达仙籁,百世郁乔松。

作者殚其力,来者享其逸。

仍不免经营,要取善继述。

澄瀛漾白芷,春风敷其芳。

瞻彼泱泱波,有来回雁翔。

遵陆步兰蹊,得我读书堂。

眄怀沂上点,讵拟山阴王。

名教乐无斁,匪事逞相羊。

形式: 古风

大学士高斌七十寿辰诗以赐之

早参黄阁侍金銮,晚觉扶鸠步履难。

卧理藉卿为保障,成功告我永安澜。

读书未懈平生志,益寿何须九转丹。

黄发皤皤在朝众,勤劳轸念久河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夜雨再作

彻夜徐听三月雨,北方似此近年无。

如膏恰继前朝泽,举耤行临千亩区。

檐齿水珠不断滴,枝头鸠鸟尚频呼。

慰馀转复增萦念,千里王畿可遍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