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老楮

我墙东北隅,张王维老谷。

树先樗栎大,叶等桑柘沃。

流膏马乳涨,堕子杨梅熟。

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

蹶之得舆薪,规以种松菊。

静言求其用,略数得五六。

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

黄缯练成素,黝面颒作玉。

灌洒蒸生菌,腐馀光吐烛。

虽无傲霜节,幸免狂酲毒。

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

投斧为赋诗,德怨聊相赎。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的房子东北角,种着王维老人的谷物。
树长得像樗栎般粗大,叶子宽大如桑柘滋润。
流淌的汁液如马奶般丰满,杨梅熟透了落下。
为何在这狭小之地,养育这些不成材的树木。
砍倒它们可得柴薪,规划空间种上松菊。
静静地思考它们的用途,大约能数出五六种。
树皮制成蔡侯纸,果实入了《桐君录》。
黄色的树皮炼成白纸,黝黑的树皮变得如玉般洁白。
雨水滋养出菌类,剩余的木头发出光芒如烛火。
虽然没有傲霜的节操,但至少免于狂风的侵蚀。
这孤独的根系虽微小简陋,生命却有起伏变化。
我用斧头写下这首诗,以此品德和怨恨相互抵消。

注释

东北隅:房子的东北角。
王维老谷:可能指王维种植的谷物。
樗栎:两种大树。
桑柘:两种常见的树。
流膏:形容液体饱满。
蹶:砍伐。
舆薪:可供车马的柴薪。
松菊:常被栽种的植物,象征高洁。
蔡侯纸:古代一种高质量的纸。
《桐君录》:古代药书。
黝面:深黑色的树皮。
狂酲:猛烈的风雨。
孤根:孤独的树根。
生理:生命的机能。
投斧:放下斧头,比喻停止劳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养生的乐趣和生命态度。诗中“我墙东北隅”开篇,设置了一种隐逸自在的情境,然后通过“张王维老谷”、“树先樗栎大”等句子,展现出一片古朴而宁静的自然景观。

接下来的“流膏马乳涨”、“堕子杨梅熟”等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生长规律的观察,更透露出一种顺应自然、乐于平淡生活的情怀。诗中“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待物无用功、顺其自然态度的肯定。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展开。“蹶之得舆薪,规以种松菊”、“静言求其用,略数得五六”等句子,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物品的利用和创造,更反映出一种简约而不失实用的生活哲学。

最后,“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至“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几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进一步肯定和自我安慰。在这里,他通过书写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不失深致,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是一首颇具生活智慧和文学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西田穫早稻,并引

蓬头三獠奴,谁谓愿且端。

晨兴洒扫罢,饱食不自安。

愿治此圃畦,少资主游观。

昼功不自觉,夜气乃潜还。

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

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

早知农圃乐,岂有非意干。

尚恨不持锄,未免骍我颜。

此心苟未降,何适不间关。

休去复歇去,菜食何所叹。

形式: 古风

和陶下噀田舍穫

聚粪西垣下,凿泉东垣隈。

劳辱何时休,宴安不可怀。

天公岂相喜,雨霁与意谐。

黄菘养土膏,老楮生树鸡。

未忍便烹煮,绕观日百回。

跨海得远信,冰盘鸣玉哀。

茵蔯点脍缕,照坐如花开。

一与蜑叟醉,苍颜两摧颓。

齿根日浮动,自与粱肉乖。

食菜岂不足,呼儿拆鸡栖。

形式: 古风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陶戴主簿

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

时时小摇落,荣悴俯仰中。

上天信包荒,佳植无由丰。

锄耰代肃杀,有择非霜风。

手栽兰与菊,侑我清宴终。

撷芳眼已明,饮酒腹尚冲。

草去土自隤,井深墙愈隆。

勿笑一亩园,蚁垤齐衡、嵩。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