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功成频献乞身章,摆落襄阳镇洛阳。

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心寄华亭一双鹤,曰陪高步绕池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功业成就后多次呈上辞官奏章,如同摆脱襄阳的束缚去治理洛阳。
皇帝的仪仗队分出一半,各地的风雨都汇聚到京城中央。
如今我手持兵符遵从黄公的策略,曾在华丽的宫殿中伴随凤凰飞翔。
我的心寄托在华亭的两只鹤身上,期待它们陪伴我漫步在池塘边,追求高尚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功成频献乞身章”,可见诗人有所求于上官,但愿意离去现任职位,寻求新的生活或发展机会。“摆落襄阳镇洛阳”则描绘了一种放弃和辞别的场景,襄阳、洛阳都是古代重要城市,此处可能象征着从繁华都市到边远地区的转变。

“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两句用了强烈的战争或动乱的画面,表达了一种力量对比和剧烈冲突的场景。这里的“万乘”指的是皇帝的车驾,象征着最高权力;“旌旗”则是军队的旗帜;“八方风雨会中央”形容四面八方的动乱最终汇聚到中心点,这可能暗示着朝廷或统治集团的权威和控制。

接下来的“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则指代了诗人自身的经历,可能是参与过某种军事行动或政治事件,且与一个叫做“黄公”的人物有关。这里的“书殿”和“翠凤翔”都带有文学、文化的色彩,显示出诗人的文人气质。

最后,“心寄华亭一双鹤,曰陪高步绕池塘”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这里的“华亭”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方名,也可能只是为了押韵而用;“一双鹤”象征着纯洁和友谊;“陪高步绕池塘”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景,诗人通过这种画面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场景和细腻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期许,以及他对于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谩读图书三十车,年年为郡老天涯。

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煖家。

绮季衣冠称鬓面,吴公政事副词华。

还思谢病吟归去,同醉城东桃李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后历滑台剑南两镇遂入相今复领旧地新加旌旄

江北万人看玉节,江南千骑引金铙。

凤从池上游沧海,鹤到辽东识旧巢。

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

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重酬前寄

边烽寂寂尽收兵,宫树苍苍静掩扃。

戎羯归心如内地,天狼无角比凡星。

新成丽句开缄后,便入清歌满坐听。

吴苑晋祠遥望处,可怜南北太相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

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

火风乖四大,文字废三馀。

欹枕昼眠静,折巾秋鬓疏。

武皇思视草,谁许茂陵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