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尚书哀挽

郎司棘寺久驰声,又总台纲进列卿。

南国几年分重寄,西江千里动归情。

长才未究生前用,恤典空沾殁后荣。

惆怅九原今不作,高风何处觅耆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祁顺为悼念萧尚书所作的哀挽诗。诗中表达了对萧尚书长期在官场的卓越声誉和晋升至高位的赞誉,以及对其在南方多年担任重要职务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萧尚书逝世后未能实现其全部才能的遗憾,以及对其身后荣誉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郎司棘寺久驰声,又总台纲进列卿”,赞美了萧尚书在官场上的名声和地位,他不仅在棘寺(古代官署名)任职时就已声名远播,后来更是总领台纲,晋升为列卿,即高级官员。

接着,“南国几年分重寄,西江千里动归情”两句,描述了萧尚书在南方多年担任要职的经历,以及他与南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联系。西江千里,象征着广阔的距离,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长才未究生前用,恤典空沾殁后荣”则表达了对萧尚书才华未能完全施展的惋惜,以及对其去世后仅能获得荣誉的无奈。这两句充满了对逝者未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遗憾之情。

最后,“惆怅九原今不作,高风何处觅耆英”表达了对无法再见到萧尚书的惆怅,以及在当今社会寻找同样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人物的困难。九原,古代指人死后埋葬之地,这里借指已故之人;高风,指的是高尚的品德或风格;耆英,指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贤士。整句话意在强调对萧尚书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的怀念,以及对当今社会缺少这样人物的感慨。

这首哀挽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既是对萧尚书个人成就和品德的颂扬,也是对逝去时代精神风貌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敬意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收录诗词(530)

祁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年会次郑瑶夫内翰韵

同时科第百馀人,占断琼林烂熳春。

期集以来今有几,劝酬须醉肯辞频。

身逢盛世恩波阔,道合斯文气味真。

从此莫忘脩旧好,帝城风景四时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光山下营

渺渺平原面面山,亚夫坚卧柳营闲。

春云散作龙蛇阵,夜柝严于虎豹关。

金吹一声天地外,剑光千尺斗牛间。

行当借此三军便,剪却残胡奏凯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登百祥楼

楼高地胜最相宜,四面看山一样奇。

风景岂殊摩诘画,才情偏助拾遗诗。

平川日暖冰消易,远塞天空鸟度迟。

心在帝廷身在客,五云回首不胜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登凤山环翠楼次张中书世琏韵

山前古洞白云封,楼上岚光雪后浓。

老去诗名惭赵嘏,醉来豪气逼元龙。

一人有庆乾坤大,千里宣恩雨露重。

欲向朝阳听鸣凤,碧梧脩竹隔晴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