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二首(其二)

试向昆明问劫灰,几看麋鹿上苏台。

閒中历日生青草,梦里乾坤化大槐。

塞雁南归春又去,江潮东下暮还来。

临平山尽啼鹃歇,可是征人唤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试着向昆明询问那灾难的遗迹,麋鹿曾几次登上苏台的记忆。
在悠闲的日子里,日历上的日子如青草般生长,梦境中的世界仿佛变成了巨大的槐树。
边塞的大雁南飞春天又过去,江水东流,傍晚的潮汐依旧涌来。
临平山头的杜鹃鸟叫声渐止,是否是征人呼唤却无法召回?

注释

试向:尝试向。
昆明:地名,这里可能指代历史事件或象征。
劫灰:战争后的废墟或灾难的痕迹。
麋鹿: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可能象征吉祥或历史记忆。
苏台:古地名,这里可能暗示历史变迁。
青草:比喻时间的流逝。
乾坤:天地,也可指代整个世界。
大槐:古代常用来形容梦境中的奇异景象。
塞雁:北方边塞的大雁。
春又去:春天又一次过去。
江潮:江水的潮汐。
暮还来:傍晚时分潮水又涌来。
临平山:具体地名,可能象征远方或边疆。
啼鹃:杜鹃鸟的叫声。
征人:出征的士兵。
唤不回:无法召回。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试向昆明问劫灰”一句,以昆明作为背景,探寻历史沧桑之变迁,表达了一种历史沉思的情怀。接着“几看麋鹿上苏台”,则是诗人在春日游历中所见之景象,麋鹿轻盈地踏上古台,显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閒中历日生青草”一句,描绘的是闲适中的时光流逝与自然界的更新换代。诗人通过闲居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如随着时间推移而生长起来的青草,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循环、自然美好的感慨。

“梦里乾坤化大槐”则是表达了诗人在梦中所见到的壮丽景象。乾坤化大槐意味着宇宙间一切事物皆能转变为宏伟的巨树,表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美好想象。

“塞雁南归春又去”一句,描绘的是边塞之雁随春风而南归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紧接着,“江潮东下暮还来”,则是通过江水的流动与日落的变迁,强调了时间的不断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往复。

“临平山尽啼鹃歇”一句中,啼鹃(一种鸟类)的鸣叫声在临近的平坦之地渐渐消失,表达了一种春末夏初、生机即将减弱的情景。最后,“可是征人唤不回”,则是诗人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和无奈,尽管呼唤,但征人已难以归来,这也反映了古代士兵出征与家人分离的悲凉。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地描绘春日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美好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慰严溪张君贡士

朝日景曈曈,湛露溘已晞。

日暮风凄凄,啼鸟失其雏。

时迈感物化,抚事成伤悲。

严溪子张子,有儿读父书。

年少隽且文,亲颜悦以怡。

一朝成鬼录,登台空望归。

望归不归来,泪尽双目眵。

嬴博招尔魂,忍抚游子衣。

生子期养亲,安知亲哭儿。

古伤邓伯道,天道不可知。

穆伯有收子,暮年良可期。

形式: 古风

题邵古香乾坤一亭

一亭亦直寄,作者知为谁。

结薜开户牖,柱桂辛夷楣。

百年此宴乐,常恐生忧悲。

天地一传舍,过客安可羁。

唐肆欲求马,万事隙决驹。

白云亭上山,流水亭下池。

夜半抚朱绳,美人生白髭。

形式: 古风

题林同舍初心诗集

与君别一世,忽见疑梦境。

感往双泪悬,华发各垂领。

青灯对白酒,相勖敦暮景。

别后诗逾佳,朗歌竟夜永。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赠天台陈道人

山中老希夷,长抱白云睡。

睡觉呼蹇驴,悠然出山去。

道上忽相逢,为问天下事。

长笑不复言,不言有深意。

苍生在巅崖,感此泪如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