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承陈寅所宪伯书问赋谢

都门三纪挹风流,想见今来雪满头。

云里忽传鸿雁札,山中近隔薜萝秋。

怀人仲举应悬榻,傲世元龙自倚楼。

闻道枌榆新结社,追随无计觅扁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山中承陈寅所宪伯书问赋谢》。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都门三纪挹风流,想见今来雪满头”,开篇即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将时间的跨度与个人的沧桑融合在一起,仿佛在说,经历了三纪(三十年)的时光流转,岁月如雪,白发苍苍,但心中的风流依然不减。

颔联“云里忽传鸿雁札,山中近隔薜萝秋”,通过鸿雁传书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云中鸿雁传递的不仅仅是书信,更是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而“薜萝秋”则营造出一种深山幽静、秋意渐浓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颈联“怀人仲举应悬榻,傲世元龙自倚楼”,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仲举悬榻”,表示对朋友的热烈欢迎;二是“元龙自倚楼”,表达的是诗人自己对独立自由、不拘世俗的生活态度的追求。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既渴望友情的温暖,又保持自我个性的鲜明。

尾联“闻道枌榆新结社,追随无计觅扁舟”,最后一联点明了诗人得知友人新结社团的消息,内心既感到喜悦,又因无法亲自参与而略感遗憾。枌榆结社,象征着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而“觅扁舟”则可能暗含着诗人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宿或理想的伴侣之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其在复杂社会中的独立人格和高洁情操。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读高年会诗录寄寿陈寅所宪伯

华堂高会聚耆英,黄发如云象赤城。

四座飞觞喧笑语,百年击壤沐升平。

人浮洛社诗中数,事胜襄阳传里名。

七十主翁犹未老,已从仙籍领长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秋日亭山周师招饮黄石山顶

岧峣片石枕双流,载酒登临欲暮秋。

万古长留高士传,一编曾启帝师筹。

川原回合浮佳气,烟树微茫结远愁。

亦有受书年少客,白头今伴赤松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日偕亭山先生暨诸亲友饮城南寺山石上

南溪不到已经年,溪上高丘坐渺然。

日夕千峰悬片雨,城秋万木起寒烟。

人归洛社真堪隐,地入桃源自是仙。

眼底旧游浑欲尽,当歌莫惜酒如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重建双桧堂成追忆两兄有感

背郭堂成傍岳祠,盘桓双桧忆连枝。

池塘寂寞逢今日,华萼翩翻是往时。

高栋重悬初署榜,颓垣犹见旧题诗。

小山漫自称真隐,只影谁怜两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