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赠林君薇阁”为题,出自清代诗人施景琛之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事、个人境遇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联“东风一曲倚檀槽,杜牧风流亦足豪”,以“东风”象征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檀槽”则暗指琴瑟,借以表达诗人对美好时光和艺术享受的向往。引用杜牧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风流才子的豪迈气概,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颔联“得友且拚元亮酒,愤时况读屈原骚”,通过“得友”与“元亮酒”的结合,表达了诗人与好友相聚时的畅饮与欢愉,同时也暗示了陶渊明(字元亮)的隐逸生活态度。在“愤时”之后,诗人转向屈原的《离骚》,借以抒发对时局不满的情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
颈联“懒云身世嗟吾倦,馋水功名羡汝高”,诗人以“懒云”自比,表达了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无奈与疲惫,同时“馋水”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但又羡慕他人(“汝”)的成就,体现了复杂的人生态度和内心的矛盾。
尾联“知否三山弦诵夕,莘莘学子故人袍”,诗人想象着在三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的傍晚,众多学子围绕着自己,穿着故人的袍服,共同学习的情景。这既是对知识传承的美好愿景,也是对友情与师道的深情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理想、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