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怨

东风初度春江曲,大堤花草参差绿。

昨宵烟雨尽伤心,今日莺花空满目。

有客扁舟回自伤,一江春色半垂杨。

始知啼鸟皆牵恨,不是征人亦断肠。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杨柳怨》由明代诗人夏完淳所作,通过对春江、花草、烟雨、啼鸟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客舟、垂杨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感慨。

首句“东风初度春江曲”,以春风轻拂、江水弯曲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大堤花草参差绿”一句,通过描绘大堤上错落有致、生机勃勃的花草,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昨宵烟雨尽伤心,今日莺花空满目。”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昨日的烟雨和今日的莺花,暗示了情感的变化与失落。昨夜的烟雨象征着内心的悲伤与痛苦,而今日的莺花虽美,却徒增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有客扁舟回自伤,一江春色半垂杨。”诗人通过描述一位客人在扁舟上自伤的情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广阔的自然之中,使得个体的悲欢离合显得更加渺小而深刻。一江春色与半垂杨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始知啼鸟皆牵恨,不是征人亦断肠。”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入体悟。啼鸟的鸣叫不再仅仅是自然的声音,而是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无论是远行的征人还是静观的诗人,都在这啼鸟的哀鸣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悲痛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收录诗词(66)

夏完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 字:存古
  • 号:小隐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
  • 生卒年:1631~1647

相关古诗词

罗敷行

阳春二三月,陌上桑青青。

晨妆爰求叶,提笼陌上行。

使君何方来,停车为妾下。

妾身非杨花,不逐东风嫁。

使君明大义,坚贞古来许。

贱妾诚失身,使君亦何取。

形式: 乐府曲辞

团扇词

截玉白团团,轻摇特地寒。

西风才入户,便作过时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乌栖曲(其一)

丹霞初散明蟾吐,采莲歌发芙蓉浦。

罗衣玉腕自操舟,那能相遇不同游。

形式: 乐府曲辞

乌栖曲(其二)

月光西转斗横天,郎今欲去向谁边。

莲舟系缆垂杨树,栖乌惊起双飞去。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