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岑徵所作,名为《贻阳山王令》。诗中通过描绘阳山王令的政绩与品德,展现了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形象。
首联“屠龙才技试烹鲜,湟水鸾翔近十年”,以“屠龙”之技比喻王令治理地方的高超才能,将他比作能驾驭复杂局面的高手。湟水鸾翔象征着王令在位期间,地方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如同鸾鸟在湟水边飞翔,展现出一幅和谐繁荣的画面。
颔联“父老共传为政美,县邻同道使君贤”,通过父老们的口口相传和县邻间的共同赞誉,强调了王令的政绩深受民众爱戴,他的德行与智慧得到了广泛认可。
颈联“春花不种河阳树,流水空闻单父弦”,运用典故,表达了对王令不求虚名、务实为官的赞扬。河阳树和单父弦分别指代追求虚名和表面文章的行为,而王令则选择关注实际民生,不搞形式主义。
尾联“最是昌黎当退食,肯容区册到堂前”,以韩愈(昌黎先生)自比,表达了王令在处理政务时的严谨与公正,不会让琐碎的事务干扰决策,体现了其高效、清廉的执政风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阳山王令政绩与品德的赞美,展现了一位勤政爱民、务实高效的官员形象,表达了对王令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