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以月色为引,抒发了深沉的离愁别绪。开篇“月色明如许”,月光皎洁,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接下来,“助秋心、流萤焰冷,晚蝉吟苦”几句,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凄凉与悲苦的氛围。流萤在冷光中闪烁,晚蝉的哀鸣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忧伤。
“百种凄凉千种恨,诉与嫦娥不语”一句,诗人将自己心中的百般愁苦和千般怨恨寄托于月宫中的嫦娥,却无人倾听,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无奈。接着,“但寂寂、清光来去。空外一绳云雁影,似传情、代把衷音谱”几句,以云雁的影子比喻传递情感,虽是空中的景象,却仿佛在传达着诗人的心声,增加了诗作的意境美。
“虫韵急,乱如雨。鸾飘凤泊关河阻”描绘了秋虫急促的叫声,如同连绵不断的雨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纷乱与不安。鸾鸟与凤凰的飘泊,暗示了夫妻间的分离与阻隔,增添了诗作的悲剧色彩。
“想见那、残书蠹蚀,敞貂裘补。文字无灵金欲尽,可是红颜误汝”几句,诗人想象着远方的爱人,可能正面对书籍的残破、衣物的修补,以及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担忧。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失十里、看花归路。愿乞天孙书姓氏,锦还时、重赋团圞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天上的织女(即天孙)传递信息,期盼未来能够重聚,共同书写团聚的诗句,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最后,“天听近,定怜取”一句,诗人相信上天能够听到自己的祈愿,并给予怜悯与帮助,表达了对命运的乐观与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月色、秋景、离愁等元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团聚的渴望与期待,展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