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挽杨谕德尊翁》由明代诗人王绂所作,通过哀悼逝者,展现了对逝者品德与影响的深切缅怀。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也体现了对后人继承美德的期许。
首联“世难一生多索莫,唯将古道乐丘园”开篇即点明了逝者一生面对世事艰难,却以古代圣贤之道自乐,隐居于田园之中,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是对逝者高尚人格的赞颂。
颔联“家庭不独称纯孝,盗贼犹能感片言”进一步揭示了逝者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影响力。不仅在家庭中以纯孝著称,连盗贼都因他的言语而受到感动,显示出其道德感召力之强,即使在最底层的人群中也能产生正面影响。
颈联“三径草荒飞梦蝶,孤坟松老惨啼猿”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逝者墓地周围草木荒芜,蝴蝶飞舞,松树苍老,猿猴哀鸣,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又庄重的氛围,寄托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尾联“只今有子逢昭代,光显应知慰九原”则转向对逝者后代的期许。在当今盛世,有子承父志,光耀门楣,这不仅是对逝者生前美德的传承,也是对其精神的最好慰藉。这一句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寄托,以及对逝者精神遗产得以延续的欣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简述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也传递了对美德传承的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