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行台喜雨堂

提兵靖南蛮,三载兵始收。

吾民尚凋弊,所事惟田畴。

如何耕植时,未见雨泽流。

地拆苗渐槁,比屋声啾啾。

且闻中原地,旱亦伤来牟。

中原流徙多,北敌怀奸谋。

一或岁大凶,所在生百忧。

我忝大夫后,与国同戚休。

德凉召时灾,恐惧当祷求。

圣主重民命,祀神礼先修。

诏未临海邦,气已潜通幽。

果然赐甘泽,旬日遍九州。

枯槁咸回苏,百谷定有秋。

酷暑亦净洗,炎荒凉飕飕。

圣德与天通,民亦知所由。

儿童竞鼓舞,父老齐歌讴。

小堂适苟完,欢感惟我尤。

群公携酒至,且有新诗投。

扁以喜雨名,酌以黄金瓯。

我愧不能当,题诗纪皇猷。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韩雍的《题行台喜雨堂》描绘了战后社会的艰辛与皇帝对民生的关怀。诗中首先叙述了平定南方蛮乱后的疲惫与百姓生活的困苦,田地干旱,作物枯萎,人民生活艰难。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中原旱情的忧虑,担心战乱之余,又逢天灾,人心惶惶。

然而,诗的转折点在于皇帝对民众疾苦的深深关切,他重视祭祀神灵以祈求降雨,这种德行感动天地,果然带来了甘霖普降。雨后的复苏景象,酷暑消退,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诗人对此深感荣幸,不仅自己欣喜,也激发了群臣的庆祝,他们带着酒和新诗前来祝贺,甚至为喜雨堂命名并以金杯共饮。

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谦逊,认为自己不足以承受这份恩典,只能通过题诗来记录这一皇上的仁政。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社会现实,又歌颂了君主的德行和天人感应的观念,体现了明朝士人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701)

韩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世儒堂为俞山人

昔承俞山人,遗我参同契。

因之访南国,知是儒者裔。

华胄遥遥来,传书十馀世。

隐显虽弗同,守业不少替。

卦探伏羲画,辞讲三圣系。

践履无愧怍,著述有文艺。

手泽尚如新,遗像犹未敝。

山人益克肖,讲学了生计。

阿母守贞节,旌书表门第。

见重瀛洲仙,名堂与佳制。

贤声播三吴,庆泽衍千岁。

勖哉子若孙,箕裘谨终励。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戊子十月五日与镇守太监陈公巡抚都宪陈公总兵都督冯公游端州七星岩

二气初荡摩,精华巧融结。

清浊既分判,崆峒见岩穴。

初登觉幽深,旁转更高洁。

嶙峋起玉桂,缭绕垂綵缬。

寒溜浮空明,巨石罗曲折。

逢逢击地鼓,洪响不外泄。

乃知化工神,难与俗儒说。

丹青笔虽妙,谁能写奇绝。

良辰羽书稀,聊此一怡悦。

辱我同心友,款留出佳设。

坐久毛骨寒,恍如在冰雪。

举觞劝满饮,浩歌激壮烈。

丈夫感知遇,图报心孔切。

所愧才德荒,弗能继前哲。

正谊不谋利,临事秉大节。

仰视苍苍天,此心誓如铁。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挽琴川钱恒轩先生

洒洒美髯翁,玉骨冰雪姿。

养高虞山下,世利何尝思。

家储累万石,雅志惟好施。

积久报亦宏,有子昌明时。

飞腾践华要,清望海内知。

推恩锡龙章,辉光照门楣。

豸绣耀闾里,晚景心颜怡。

如何忽观化,竟尔迷所之。

生荣死亦哀,全福谁能追。

磨崖表新阡,隐德千古垂。

矧兹庙堂器,岂久淹藩篱。

宠光贲幽泉,加赠定有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奉萱堂诗为吴县主簿李京春题

李君佐钜邑,奉萱有高堂。

名堂意云何,孝子心彷徨。

父兮不可见,母也幸寿康。

昔年故里居,思母情孔伤。

令迎就禄养,在客如在乡。

放衙晴日晡,闭户清宵长。

堂中具尊俎,阿母升方床。

锦衣率子妇,称寿在膝傍。

时新荐珍羞,家酿倾瑶觞。

承顺母颜色,欲我忧尽忘。

鹤发明翠冠,童颜照霞裳。

母心安且乐,遐算应无疆。

况君负俊才,佐邑人称良。

从兹懋声迹,远到未可量。

明镜颂光庭,鸾凤美仇香。

愿言踵先哲,显扬更流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