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张袁州隐斋三首(其二)

少时见敲搒,濈濈背欲汗。

及壮事州县,稍稍觉不惮。

由来祇一心,今昔非异见。

君子远庖厨,夫岂恶刍豢。

长恐恶念熟,此道出无间。

是隐乃在我,扁榜安用办。

君侯退归来,此意却无限。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轻时见到鞭打,脊背直冒冷汗。
到了壮年处理州县事务,渐渐不再畏惧。
一直以来只有一颗心,过去和现在看法并无差异。
君子远离厨房,哪里会厌恶肉类呢?
长久担忧恶念滋生,这种事何时能停止呢?
真正的隐忍在于内心,木板刑具又何需准备。
您大人退隐归乡,这番心意深不可测。

注释

敲搒:鞭打。
濈濈:形容恐惧或紧张的样子。
背:脊背。
稍稍:渐渐。
觉:感到。
惮:畏惧。
祇:只。
一心:一颗心。
异见:不同看法。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庖厨:厨房。
恶刍豢:厌恶肉类。
恶念熟:恶念滋生。
出无间:没有间断。
是隐:真正的隐忍。
扁榜:木板刑具。
办:准备。
君侯:对官员的尊称。
退归来:退隐归乡。
意:心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所作的《赋张袁州隐斋三首(其二)》。诗中,诗人以个人经历为线索,描述了从少年时期对拷打之惧到成年后逐渐理解官场规则的过程。他认识到,内心的公正与善良才是关键,而非外在的惩罚工具。诗人引用“君子远庖厨”的典故,表明自己虽身处州县职务,但仍能保持对恶念的警惕,避免堕入其中。他认为真正的隐逸之道在于自我修养,而非逃避现实。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回归本心,暗示着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道德操守的坚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53)

度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张袁州隐斋三首(其一)

齐王非爱牛,厉人非爱子。

秉彝未殄灭,生意不可已。

傥能克其端,万物均一体。

胡为隔形骸,强自分彼此。

达人有大观,俯仰尽天理。

从渠美与恶,不与我愠喜。

敬问何以然,请先事克己。

形式: 古风

送茶使赵伯川赴阙

三王垂世何煌煌,诗书所称周尤长。

虽云积累日源远,其实本支由宗彊。

内环旦奭扶九陆,外列毛原镇四方。

宣王中兴恢大业,复有虎臣如鹰扬。

卜年过历前未有,邈哉夏商矧汉唐。

皇家揖逊古舜禹,建宗作屏周成康。

巍乎神庙有遗训,作而新之进厥良。

振振信厚皆麟趾,翙翙羽仪多凤凰。

扶持天日岂易事,往岁一段尤辉光。

无何谗口乱白黑,至欲疏远空藩墙。

天相宗社迄感悟,重惟孤立当惩创。

有伟丈夫在远外,是尝拒贼贼莫伤。

渊洪胸次自磊磊,慷慨颜貌真堂堂。

吾君想象日已久,急下诏书来取将。

旁招俊乂第一义,理乱之机戒履霜。

名世之卿夫岂少,贵戚之卿人所望。

有怀器业得施用,感激为赋维城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漕司檄劝稼望见资州忆王褒李鼎祚(其一)

文王既没易中没,孔子重明汉又衰。

可惜李生真力学,但求象数不求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复挽

十年帅钺倦驰驱,适意方谋一壑居。

贾谊有才终太傅,薛收无寿处中书。

伤心风月江心古,过眼光阴梦幻虚。

红紫飘零春色尽,后凋松柏独萧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