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其五)

诗仙诗鬼又诗囚,去取多偏各有由。

奇想都能凭己出,雄词何必与人犹。

直探学海无量底,便立骚坛最上头。

触手生春皆妙谛,翻新花样也风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论诗(其五)》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通过对“诗仙”、“诗鬼”和“诗囚”的形象描绘,探讨了诗歌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首先,“诗仙诗鬼又诗囚”,这三者分别代表了不同风格和境界的诗人。诗仙,指的是那些才华横溢、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诗鬼,则可能指那些个性独特、风格怪异的诗人;而诗囚,则可能是指那些因各种原因(如政治迫害、生活困顿等)而创作的诗人。这三者虽风格各异,但都因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表达方式而备受推崇。

接着,“去取多偏各有由”,这句话强调了诗人选择创作主题和风格时的主观性和多样性。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出发点,这些选择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和思考。

“奇想都能凭己出,雄词何必与人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重要性。诗人应敢于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象力,不必刻意模仿他人,因为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原创性和个性化的表达。

“直探学海无量底,便立骚坛最上头”,这里提到诗人应深入探索知识的海洋,不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在文学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这里的“骚坛”可能是指诗歌创作的领域,暗示诗人通过广泛学习和深入研究,能够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

最后,“触手生春皆妙谛,翻新花样也风流”,这两句赞美了诗人的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创作中,诗人都能发现美,并将其转化为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论诗(其五)》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阐述了诗歌创作中的个性、创新、学习与美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39)

章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论诗(其六)

后来五代仅戋戋,大宋风华三百年。

漫恨流波尽沧海,请看涌斛出源泉。

西昆纵有新声仿,南渡非无古调传。

诗运亦随炎运转,要知气数使之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论诗(其七)

金元诗味少渊涵,风格萧疏却不惭。

劲气由来在西北,和声可得似东南。

百年上下兴亡叠,两代源流正变参。

学杜遗山推首出,一家笼尽百家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论诗(其八)

元后明诗辨体裁,扢扬一代亦多才。

七贤久已风流继,四子先将气运开。

谁把新音翻始作,转教别调失原来。

可知当日虞山论,乘隙而攻匪忌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论诗(其九)

国朝雅咏直赓歌,名作如林较昔多。

百代风谣归采录,万家韵学受包罗。

言诗派本圣贤衍,入乐声真天地和。

鸣盛都由性情正,宁徒景物善吟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