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其七)

妆裹淡,时世在江淮。

裙褶缓韬双笼袜,髻根松贴两梁钗。驱鸭去还来。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江淮地区日常生活的场景。"妆裹淡"暗示了她朴素的打扮,符合当时江浙一带的审美和生活气息。"裙褶缓韬双笼袜"细致地描绘了她的衣着,裙子宽松,双层的袜子藏于裙摆之下,显得既舒适又含蓄。"髻根松贴两梁钗"则刻画了她的发型,发髻略显松散,仅以两支简单的钗子固定,流露出自然而不失女性韵味。

"驱鸭去还来"可能是女子在河边或池塘边放鸭子的日常活动,展现了她的田园生活和闲适心情。整体来看,这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江南女子宁静而平凡的生活画面,富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

收录诗词(401)

毛奇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字:大可
  • 号:秋晴
  •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23—1716

相关古诗词

忆江南(其八)

频怅望,耶水与梧宫。

谁浣素纱窥越女,因歌白苎号吴侬。总在石莲东。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其九)

归去好,长听子规啼。

红藕城桥风脉脉,黄梅江阁雨凄凄。愁思望中迷。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其十)

江上市,帆落度桥来。

两岸娼楼悬水栅,平船击板瞑烟开。渔火夜相猜。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其十一)

芳草软,朝暮籍车轮。

鸲鹆早寒调婢子,琵琶夜雨赛姑神。愁杀浪游人。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