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包节的《秋夜》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深沉的秋夜图景。首句“凄清旅馆寂”以旅馆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旅人的内心情感由此流露。"徙倚对明河"则写出诗人独自徘徊,凝视明亮的银河,寓含着无尽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庭树销潘省”通过庭中树木在秋风中的凋零,暗示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暗寓诗人对岁月易逝的感慨。“寒虫避翟罗”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冷清,连虫儿都避开织布机的嘈杂,显得格外宁静。
“雁归砧响急”借雁南飞的声音和砧声(古人捣衣声)急促,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归期未定的焦虑。“烽至角声多”则引入战事的元素,增添了忧虑的气氛,烽火连天与角声凄厉,使得诗人心情更为沉重。
最后两句“不寐殷忧者,长更奈若何”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彻夜难眠,满心忧虑的情状,感叹长夜漫漫,如何才能摆脱这深深的忧虑。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秋夜景象,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孤独、思乡和忧虑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