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陈虚中洪驹父登拟岘台观水涨

雨声何浪浪,溪流势汹汹。

莽苍两涘间,不辨马牛风。

翻疑坤轴裂,渺与天河通。

林杪露寸碧,浊浪奔蛟龙。

橹摇扁舟下,袖手閒篙工。

疏烟媚晚霁,飞云带归鸿。

境物复可写,妙手无僧崇。

登兹百尺台,令人豁奇胸。

樽开河南守,坐有西山洪。

游目托远怀,平水念禹功。

视河不治行,他日望两公。

吾侪何所乐,白着卧船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溪流暴涨的壮观景象,以及登高远眺时的感慨。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

首句“雨声何浪浪”,以“浪浪”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雨声的连绵不绝,仿佛波涛滚滚。接着,“溪流势汹汹”进一步渲染了溪水因雨水而暴涨的情景,气势磅礴。

“莽苍两涘间,不辨马牛风”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水势之大,连远处的马牛都难以分辨,突出了洪水的浩瀚与恐怖。

“翻疑坤轴裂,渺与天河通”则运用想象,将洪水与天地相连,赋予了自然现象以神话色彩,增加了诗歌的浪漫气息。

“林杪露寸碧,浊浪奔蛟龙”描绘了洪水冲刷过后的景象,林梢间透出一抹碧绿,与浑浊的浪涛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洪水过后自然界的恢复与生机。

“橹摇扁舟下,袖手閒篙工”描绘了人们在洪水中的生活场景,虽有舟行,但似乎一切都在平静中进行,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从容与适应。

“疏烟媚晚霁,飞云带归鸿”则是对洪水退去后景象的描绘,晚霞映照下的烟雾显得格外迷人,飞云中带着归来的鸿雁,充满了诗意。

“境物复可写,妙手无僧崇”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认为即使是高明的画家也难以完全描绘出这种美妙的景色。

“登兹百尺台,令人豁奇胸”点明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感受,站在高处,心胸开阔,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樽开河南守,坐有西山洪”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治理黄河功绩的敬仰。

“游目托远怀,平水念禹功”则是对古人治水智慧的赞美,希望当代也能像古代一样,治理好河流。

最后,“视河不治行,他日望两公”表达了对当下治理河流的期待,希望未来能有贤能之人来治理河流。

“吾侪何所乐,白着卧船篷”则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身处简陋之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快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语言生动,情感丰富,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294)

谢薖(宋)

成就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经历

不详

  • 字:幼盘
  • 号:竹友居士
  • 籍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 生卒年:1074~1116

相关古诗词

送邑尉朱登仕告老归华亭用玉局老仙寄王庆源韵

君不能黄冠还乡乞鉴湖,又不能拿舟送米烦胡奴。

白头真负平生志,妙年毫端敌万夫。

向来恶少虎负嵎,职当疾走编其须。

裤靴不是老者事,腰间羽箭吾初无。

挥杯劝影古寺底,日有野老争携壶。

颇遭官长劝归欤,妇能右摈儿左扶。

但令妻病足鹿脯,何忧儿寒止熨襦。

莼丝作羹盐未下,鲈鲙切玉秋不癯。

华亭自昔托鹤唳,蕙帐后夜闻猿呼。

不羡人间冶容子,团圆十五正当垆。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晏如堂诗

西都执戟郎,田少家无储。

虽云贫贱不戚戚,著书防患何多虞。

柴桑避俗翁,寝迹安吾庐。

如何尚作贫士咏,更赋楚调长嗟吁。

乃知两贤蒿目忧世患,不如先生无目自晏如。

朝哦诗千首,暮对酒一壶。

木兰能歌作行雨,但闻庞婆时诵园田居。

闲携筇竹自索涂,醉或起舞嗔人扶。

幅巾深衣端可画,每叹伯时何在无人图。

往日山阳徐仲车,不闻世事唯耽书。

使君早兴合堂坐,誇今弹古定自娱。

徐能开口论事以难客,君当书空作字以晓徐。

吾知二人可同传,不知紬书太史今谁欤。

形式: 古风

题吕隆礼诗后

岐山凤多雏,鸣必中律吕。

乃知忠厚家,要作谦退语。

申公二世后,有子笔甚武。

四公如日月,映照万万古。

此郎胆如斗,一笔要连拄。

不知秦陈辈,渠欲置何许。

他年品斯人,战国一豪举。

形式: 古风

次洪驹父游明水韵

薖也学耐辱,况负三宜休。

颇有幼舆风,自许壑与丘。

仙境想方丈,山形怀不周。

如何在眼山,未暇着屐游。

蓊郁明水峰,爽气常不收。

逊公释门老,苦节无匹俦。

食讫自灌畦,挈水端若抽。

到今巾屐在,迹胜境亦幽。

尝评左轓贤,当从古人求。

从政独何有,未说赐与由。

劝耕遍阡陌,民歌殖田畴。

幽寻到山寺,弭节聊滞留。

众宾各文采,粲粲五楘辀。

赋诗杂流丽,如柳春映沟。

何必打两桨,歌舞催莫愁。

闻风我滋悦,寻胜行且谋。

朝游可暮返,岂曰山川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