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杨延亮的《行经鲁山县》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鲁山险峻之路的景象。首句“仿佛蚕丛路”借用了古代蜀道难行的典故,暗示了道路的艰险。接下来的“崎岖总不平”进一步强调了路面的坎坷。诗人通过“马穿崖罅出”和“人榜树梢行”生动地刻画了马匹在狭窄山缝间穿梭,行人攀附树梢前行的画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
“云重衣俱冷”写出了环境的阴冷与湿重,给人以寒意,而“泉奔石欲鸣”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泉水以活力,仿佛听到它在岩石间激荡的声音,增添了动态感。最后两句“胸中几丘壑,阅历愧吾生”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壮丽景色的深深感慨,自谦地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尚不足以领略这山水间的深邃与广阔,流露出一种谦逊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鲁山的险峻与秀美,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