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牡丹灯》是明代诗人曾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花在灯火映照下的美丽景象。
首句“剪綵制姚黄”,以“剪綵”(剪彩)为喻,生动地描绘了制作姚黄牡丹的过程,仿佛将花朵以彩色丝线精心编织,展现出姚黄牡丹的娇艳与独特。接着,“根株异洛阳”一句,点明了牡丹的产地,洛阳自古便是牡丹的盛产地,这里的“异”字,不仅指出了牡丹的来源,也暗示了其非凡的品质和与众不同的魅力。
“银灯添国色,宝篆借天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牡丹在灯火映照下更加璀璨夺目的景象。银灯的光芒与牡丹的国色天香相互辉映,宝篆(香炉)散发出的香气似乎也增添了牡丹的芬芳,营造了一种华美而高雅的氛围。
“富贵同金谷,光辉到玉堂”则运用了两个典故,将牡丹与古代富贵人家的金谷园和皇家的玉堂相提并论,强调了牡丹的高贵与奢华,同时也表达了对牡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不须劳羯鼓,烂漫过年芳”一句,以羯鼓(一种打击乐器)的使用为反衬,说明了牡丹的美丽无需借助外力,自然绽放的花朵就足以让人欣赏和赞叹,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自然美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美好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灯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美丽、高贵和自然之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