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海楼霜夜闻笛

霜月满楼人独倚,商声寂历撩人耳。

谁家玉笛来清夜,海思云情一时起。

忆昔曾登冀北台,萧飒天风海上来。

胡沙万里黄云冷,边风四起鸿雁哀。

几度行人折杨柳,几处春声起落梅。

庾信楼中曾作赋,郭隗台前空暮埃。

朅来归卧溪边石,萍踪回首云泥隔。

卜居空愧杜陵人,草玄谁过杨雄宅。

千山飞雪岁将阑,万木含风气萧索。

郢曲遥传寡和篇,相逢况是知音客。

此夜关山月正明,此时闻笛不胜情。

砧杵千家捣寒素,玉宇无尘促漏声。

谁为此曲堪凄切,无乃气出与精列。

调急能令山鬼愁,韵转忽惊山石裂。

徘徊曲几几相思,搔首乾坤感鬓丝。

摇落九歌悲宋玉,凄凉三弄忆桓伊。

今古豪华多迫蹙,劝君且尽杯中醁。

何时横笛溯天风,醉卧潇湘烟雨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海楼霜夜闻笛》由明代诗人黎民衷所作,描绘了一幅霜月满楼、独倚高楼、闻笛声起的凄美画面。

首句“霜月满楼人独倚”,以“霜月”点明季节与时间,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人独倚”则直接描绘了主人公孤独的形象,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接着,“商声寂历撩人耳”一句,通过“商声”(古代五声音阶之一,常给人以悲凉之感)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同时引出下文对笛声的描写。

“谁家玉笛来清夜,海思云情一时起”两句,将笛声比作“玉笛”,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笛声的清脆悦耳,也暗示了笛声的高雅与纯净。笛声在“清夜”响起,引发听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仿佛将大海的思绪、云彩的情怀一同唤醒,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意境。

接下来,诗人回忆往昔登高望远的经历,通过“萧飒天风海上来”、“胡沙万里黄云冷”等描绘,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荒凉,以及行人的离愁别绪。“几度行人折杨柳,几处春声起落梅”两句,通过折柳送别、梅花开放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庾信楼中曾作赋,郭隗台前空暮埃”两句,借历史人物庾信与郭隗的故事,表达了对才华与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过去辉煌与现今落寞的对比。最后,“朅来归卧溪边石,萍踪回首云泥隔”两句,以归隐自喻,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联想,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35)

黎民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仙石

松门开羽景,花径听鸾笙。

紫气双龙直,青天一鹤横。

岭悬春树杳,潮入暮江平。

况惬烟霞赏,芳尊共一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读书泰泉精舍

廛居厌纷杂,精舍在沧洲。

岚光入户牖,竹柏环湍流。

清朝理巾服,散帙获所求。

卷之豁方寸,焕之穷六幽。

机忘虑自遣,思深神与谋。

玄珠非罔象,轮扁诚足羞。

乌伸不知疲,象耕还有秋。

烟霞尽良觌,嘤鸣无俗俦。

临渊非钓国,委运殊凿抔。

灵修去已远,吾将与天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大司马黄公席上分赋石虹湖得镜字

林峦蕴重溟,薜荔开三径。

云石郁参差,虹桥跨深靓。

回轩绿波激,孤屿丹霞映。

绯烟结疏绮,流云漾清镜。

鸥来掠藻翻,鯈起穿蒲泳。

碧梧含风吟,翠竹捎烟劲。

缅彼丘中人,挥觞发鸾咏。

去留本无机,飞跃任真性。

濯缨頫流泉,晞发攀悬磴。

呼鹤忆仙游,钓鳌发奇兴。

降墀浩唱生,深谷跫音应。

驻此俨蓬壶,翛然谢嚣境。

形式: 古风

明妃词

大漠吹沙风浩浩,白日黄尘暗衰草。

边城戍鼓过云喧,佳人怅别关山道。

欲行不行征马鸣,含颦漫把琵琶抱。

别调哀弦不忍弹,可怜行路曲中难。

金钿晓著商焱冷,翠黛寒沾朔雪残。

玉关万里无春色,穹庐毳幕为谁欢。

生来不愿离金阙,一去那知嫁胡羯。

梦中犹绕汉宫云,天边独望长门月。

却叹容华不似前,遗恨丹青犹未歇。

几树菱花羞不语,泪湿胭脂作红雨。

白雁音书行断绝,青冢悠悠在何处。

朱颜命薄古云然,空有风流画史传。

卫霍功多谁复见,汉家徒为筑祈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