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听姜惠甫摘阮

想高情千古,谁得似、仲容贤。

把山海遗音,写归玄璧,妙绝当年。

清风竹林人去,被浮哇、迷却性中天。

不有黄台公子,宁闻清庙朱弦。博山香底坐臞仙。

幽兴想飘然。笑袅袅繁声,三生儿女,恩怨流连。

回头月明千里,正松风、岩壑和流泉。

座上神游八表,知音不在言传。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鉴赏

这首元代王旭的《木兰花慢·听姜惠甫摘阮》是一首词,表达了对姜惠甫音乐才华的赞赏以及对高雅情操的向往。词中通过描绘姜惠甫演奏阮琴的场景,展现了其技艺的超凡与音乐的魅力。"想高情千古"一句,直接赞美了姜惠甫的高尚情操超越了时空。接着,词人将他的音乐比作山海遗音,归于玄璧,赞美其艺术造诣之高。

"清风竹林人去",借用了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典故,暗示姜惠甫的音乐如同竹林中的清风,能洗涤人心,让人忘却世俗。"不有黄台公子,宁闻清庙朱弦",进一步强调了姜惠甫的音乐超越了宫廷的华丽,更显其高洁。

下片转而描述词人自己在博山香烟缭绕中聆听音乐,仿佛成了一位清瘦的仙人,沉浸在音乐的幽思之中。"袅袅繁声"描绘出音乐的婉转动人,"三生儿女,恩怨流连"则寓言般地表达了音乐所引发的情感共鸣。词人抬头望月,感受到千里之外的明亮,同时沉浸于松风、岩壑与流水的自然和谐,这正是音乐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最后,词人通过"座上神游八表,知音不在言传",传达出音乐的力量超越了言语,真正的欣赏者能通过心灵交流,感受音乐的深远意境。整首词以音乐为纽带,赞美了人与音乐、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知音难觅的感慨。

收录诗词(34)

王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以文章知名于时,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三王”。早年家贫,靠教书为生。主要活动于至元到大德年间。有《兰轩集》二十卷,原本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十六卷,其中诗九卷,文七卷。与王构、王磐相比,处境最不好,诗文中往往流露出怀才不遇情绪,《古风三十首》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迹见《大明一统志》卷二三、《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元书》卷五八

  • 字:景初
  • 籍贯:东平(今属山东)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寿陈公望

问东原豪杰,先屈指,到元龙。

看潇洒风标,汪洋学海,磊落词锋。

沂川几回来往,把乾坤、歌入舞雩风。

妙理鸢飞鱼跃,尘心雪化冰融。梅花香外岁寒松。

高节谢春容。有千岁神膏,扶君寿质,阅世无穷。

仍呼九天鸾鹤,与王乔、相约叩琼宫。

但使飞霞佩在,宁愁白玉堂空。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寿砀山蒋令

孟春才过了,看两叶,坼尧蓂。

正杏蕾包红,梅花谢白,杨柳回青。

东风此时须记,是当年、河岳降英灵。

刀笔名香禁署,丝纶宠佩天庭。夜来南极老人星。

光彩照前厅。见厅上高人,鸣琴清坐,阖境安宁。

因来捧杯添寿,指庄椿、直到八千龄。

更有无垠福禄,汪洋别比沧溟。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寿泰安石监州

泰山雄胜地,人物出,必豪英。

看衍庆堂中,使君才气,磊落高明。

春风又临初度,正梅花、香满腊嘉平。

唤取茅仙送酒,尊前共祝长生。青云居第筑初成。

燕雀亦欢声。伫梦叶熊罴,祥占弧矢,兰玉春荣。

山城岂能淹滞,佩飞霞、终上紫霄行。

留着兰轩老笔,他年歌颂功名。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水龙吟.中秋和人韵

西风万卷堂空,卧听箫鼓谁家宴。

多情惟有,碧霄明月,肯来相见。

因记当年,南楼老子,座前宾满。

把清谈当却,弹丝吹管。谁更问,霓裳按。

梦里仙游惊断。怅天涯、故人难面。

空留玉斧,修轮斫桂,又成衰晚。

水调歌残,壮心都付,一声长叹。

对清光不寐,呼儿取酒,不妨重暖。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