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唐衢二首(其二)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

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

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

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

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

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

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

不知何处葬,欲问先歔欷。

终去哭坟前,还君一掬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伤唐衢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友唐衢的怀念和悲痛之情。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这两句回忆起在元和年间担任谏官时的情况,显示出诗人曾经担负过直言朝政得失的职责。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描述了当时战乱之后,百姓生活的困苦与不安。

接下来的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表明诗人对百姓疾苦深感同情,而不顾及时势所迫的禁忌,遂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哀伤和关切。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这几句描绘了当权者对诗人的批评与愤怒,以及平民的不解与误会,同时天空辽阔而上通不得,世道荒凉,荆棘丛生。

在 "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 中,诗人表达了只有朋友唐衢才能理解自己一生的抱负和理想。

随后的 "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 描述了诗人在阅读唐衢作品时的感慨与悲伤,以及通过和诗传达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情感。

最后 "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不知何处葬,欲问先歔欷。终去哭坟前,还君一掬泪。" 表达了对逝者不再相见的哀伤,以及虽然诗篇仍在,但字迹已被蛀蝕损坏,不知其墓所在,只能在可能的葬地前洒泪。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以及对朋友理想与个人的共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再因公事到骆口驿

今年到时夏云白,去年来时秋树红。

两度见山心有愧,皆因王事到山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再到襄阳访问旧居

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

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

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

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

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

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

形式: 古风

再授宾客分司

优稳四皓官,清崇三品列。

伊予再尘忝,内愧非才哲。

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

分命在东司,又不劳朝谒。

既资闲养疾,亦赖慵藏拙。

宾友得从容,琴觞恣怡悦。

乘篮城外去,系马花前歇。

六游金谷春,五看龙门雪。

吾若默无语,安知吾快活。

吾欲更尽言,复恐人豪夺。

应为时所笑,苦惜分司阙。

但问适意无,岂论官冷热。

形式: 古风

刑部尚书致仕

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

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馀。

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