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夷行伴读赴西川

陈宗吾外家,俊彦森玉立。

永别昆山丞,梦寐恒在目。

令子敦厚资,诗书克嗣续。

温温秉谦恭,超超出尘俗。

暌违十七年,驱驰怜仆仆。

远邑分教席,亲藩陪讲读。

所乐事贤王,何尝厌微禄。

兹来忻慰藉,言别复匆促。

对酒念离合,后期安可卜。

于时积雨霁,仓庚鸣灌木。

西瞻万里桥,戚戚冲炎燠。

善保千金躯,用副意所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夷行伴读赴西川》。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即将前往西川的夷行伴读的深厚情感与不舍之情。

首先,诗人以“陈宗吾外家,俊彦森玉立”开篇,赞美夷行伴读家族的优秀人才如同玉立一般,暗示其家族背景之显赫,以及个人才华之出众。接着,“永别昆山丞,梦寐恒在目”表达了对夷行伴读即将离开的不舍,仿佛他离去的身影始终在诗人的梦中浮现。

“令子敦厚资,诗书克嗣续”赞扬夷行伴读不仅品德高尚,而且能继承家族的诗书传统,继续发扬光大。接下来,“温温秉谦恭,超超出尘俗”进一步描绘了夷行伴读谦逊而高洁的品质,超脱世俗,令人敬仰。

“暌违十七年,驱驰怜仆仆”表明两人已有多年未见,此次重逢后又将分别,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不舍。“远邑分教席,亲藩陪讲读”描述了夷行伴读即将前往西川,担任教育职务,陪伴藩王学习的情景。

“所乐事贤王,何尝厌微禄”赞扬夷行伴读虽身处高位,却并不贪恋权位,而是乐于为贤王服务,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兹来忻慰藉,言别复匆促”表达了诗人对夷行伴读此次来访的喜悦,以及对即将分别的无奈。

“对酒念离合,后期安可卜”表达了诗人与夷行伴读饮酒话别的场景,以及对未来的相聚充满期待却又难以预料的心情。“于时积雨霁,仓庚鸣灌木”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积雨已停,黄莺在灌木丛中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

最后,“西瞻万里桥,戚戚冲炎燠”描述了诗人目送夷行伴读远去的场景,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善保千金躯,用副意所属”则是诗人对夷行伴读的祝福,希望他能够保重身体,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夷行伴读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送陈祭酒

邂逅不尽意,仳离难成欢。

况子我素交,俱属衰暮年。

夙游玉堂署,文彩金琅玕。

潇洒绝埃氛,磊落出肺肝。

托好三纪馀,贞松见岁寒。

升迁既遐处,怀思常漫漫。

北觐初盍簪,南顾遽回辕。

迢迢东海陬,鄞山青郁盘。

恻恻念桑梓,去去承明恩。

良会后靡期,晚节道攸惇。

黾勉各自珍,用副平生言。

形式: 古风

小瀛洲

晨下蓬莱宫,言访瀛洲君。

瀛洲咫尺地,东与东华邻。

结宇非崇高,潇洒净埃氛。

虽无弱水限,门绝尘俗人。

金葩间瑶草,阶戺扬清芬。

琼简兼赤书,充列太古文。

常时白玉堂,飘拂来清真。

相与共玄谭,造诣精入神。

盘出枣如瓜,森侍皆凤麟。

意超紫霞表,道匪玉局抡。

旷视六合内,逍遥任大钧。

形式: 古风

送张万中

十年祗奉命,四牡驰騑騑。

考最荣升擢,新恩出彤闱。

肃肃秋官署,迢迢赴南畿。

梅花岁寒姿,皎皎扬清辉。

君子比素节,钦哉念无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题陈宪章巡检山水

山翠悦人心,清流堪洗耳。

浩浩名利途,扰扰何穷已。

画史有高怀,披图思千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