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白雪楼》由清代诗人陈沂震所作,通过对白雪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感悟。
首联“自古衣冠笑楚优,文章声价付悠悠”,以历史典故开篇,暗含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赞美与对后世文采风流的感慨。衣冠,指文人士大夫的服饰,此处借指文人;楚优,即楚国的优伶,这里比喻才华横溢的文人。文章声价,指文人的名声与价值。悠悠,形容时间漫长,也暗示了文人作品流传的深远。
颔联“人间岂解《阳春曲》,此城犹存白雪楼”转入对艺术与文化的探讨。《阳春曲》为古代名曲,常用来比喻高雅的艺术作品。此城犹存白雪楼,则是诗人对某个地方或某种文化现象的赞美,暗示着即便在世俗眼中难以理解高雅艺术,但某些地方仍保留着珍贵的文化遗产。
颈联“山色千寻常耸翠,泉源万斛自飞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山色千寻常耸翠,展现出山峦郁郁葱葱、连绵不绝的景象;泉源万斛自飞流,则描绘了泉水从高处奔腾而下的动态美,两者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生机,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豪情与追求。
尾联“乾坤清气依然在,更向何人笔底收?”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天地间清气(即清正之气)的颂扬与对传承的渴望。乾坤清气,象征着宇宙间的正气与和谐,诗人希望这种清气能够被更多人感知和传承,却不知该向谁人诉说,隐含了对文化传承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